一、我被坑过三次才明白的道理
很多人以为币上了交易所就稳了。错得离谱。我自己就栽过跟头。第一次买某币。看它上了小所。结果一周后归零。账户直接rekt。
第二次更惨。那个项目方吹得天花乱坠。说和某大所达成合作。结果发现是OTC场外交易。根本不是主站上线。现在想起来还肉疼。
第三次是去年的事。某币上了gate。我以为安全了。谁知道项目方偷偷改了合约。用户提币直接失败。最后只能认栽。
二、交易所上线≠安全通行证
说白了。上线交易所只是第一步。不是保险单。交易所审核标准差别太大。有些野鸡所。收钱就上币。根本不看项目质量。
你去看Binance。审核确实严。但也不是100%安全。去年还有项目上了Binance。几个月后跑路。用户照样血本无归。
OKX好一些。但小币种风险依然高。我亲眼见过。某个币上了OKX。巨鲸一拉盘。散户追高。然后突然砸盘。一地鸡毛。
话说回来。交易所主要看的是流动性。不是项目安全性。他们关心的是交易量。不是你能不能赚钱。
三、识别危险币的三个简单方法
第一招。看团队背景。靠谱项目都有实名团队。查不到团队信息的基本是FUD。我见过太多匿名团队项目。最后都凉透了。
第二招。看社区活跃度。真正有价值的项目。社区讨论热烈。但不是那种机器人刷屏的。现在电报群很多都是水军。要学会辨别。
第三招。看代码审计。正规项目都会做代码审计。找专业公司出报告。没有审计报告的。基本可以pass。
你可能会说。这些太专业了看不懂。其实呢。你可以直接看项目官网。靠谱项目信息披露都很透明。藏着掖着的。十有八九有问题。
四、别被"已上交易所"四个字迷了眼
令人担忧的是。现在骗子越来越狡猾。他们会伪造"已上交易所"的截图。或者找小所快速上币。然后拉盘出货。
我在OKX客服那边打听过。有些项目方给钱就能上币。特别是那些新兴的小交易所。审核流程形同虚设。
gas war的时候更危险。交易所可能放松审核。为了抢流量。结果把一些垃圾币放上去了。最后倒霉的还是普通用户。
有意思的是。很多用户看到"已上交易所"就盲目跟风。根本不看项目基本面。这种心态最容易被割韭菜。
五、我的血泪建议
说实话。没有绝对安全的投资。上了交易所的币也可能归零。关键是要自己做功课。别光看上不上所。
我的经验是。先看项目有没有实际应用场景。没有落地项目的。基本都是空气币。再看团队有没有实力。新手团队做大事的概率太低。
还有就是。别All in小币种。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我自己现在只拿不超过10%的资金玩小币。
最后提醒一句。交易所只是工具。不是保险箱。再大的交易所也不能保证你的资产安全。钱包私钥一定要自己保管好。
你看那些老韭菜。从来不问"上交易所是不是安全"。因为他们知道。安全只掌握在自己手里。不是交易所说了算。
交易所审核的币真的安全吗?
上交易所的币不等于安全。
交易所会对币种进行审核。
但审核标准各不相同。
有些交易所审核很松。
可能收了上币费就让上线。
没有像股市那样的严格监管。
币价波动大风险依然存在。
你看比特币上很多交易所。
但价格照样大幅波动。
其实呢交易所只是交易平台。
不能保证币种本身的价值。
有些项目上所后就跑路。
所以不能单看是否上所。
还得自己判断项目好坏。
如何判断一个交易所是否靠谱?
选择交易所要看团队背景。
知名团队做的交易所相对靠谱。
成立时间长的更值得信任。
查看交易所的安全措施很重要。
有没有冷钱包存储用户资产。
分散存储能降低被黑风险。
大交易所通常有专业安全团队。
安全防护做得比较到位。
话说回来要查交易所历史。
有没有发生过重大安全事故。
用户口碑也是重要参考。
尽量选那些合规运营的平台。
别被高收益诱惑选择小平台。
靠谱交易所不会承诺保本保息。
投资者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数字资产?
第一选择正规大交易所。
币安火币这些主流平台更安全。
设置复杂密码并定期更换。
不要用123456这种简单密码。
一定要开启二次验证功能。
短信验证不如谷歌验证安全。
资产别全放在一个交易所。
分散存放降低风险。
大额资产最好用硬件钱包。
冷存储比热钱包安全得多。
关注行业新闻很重要。
及时了解平台安全动态。
别随便点陌生人发的链接。
小心钓鱼网站和诈骗信息。
其实呢投资前要多做功课。
不懂的项目别轻易投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