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大家总算不清退休工资?
退休工资这事儿吧
很多人都搞不明白
我写养老金文章7年了
天天被粉丝问这个问题
你看啊
有人以为退休金就是交了多少拿多少
这想法太天真了
还有人被"视同缴费年限"绕晕
其实说白了
退休工资计算有固定公式
但各地政策差别挺大
话说回来
现在养老金计算主要看三个部分
基础养老金咋算?别被数字吓懵
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社平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工资)÷2×缴费年限×1%
这个公式看着复杂
拆开讲很简单
全省社平工资每年变
2025年全国大概7000-9000不等
本人指数化工资要看缴费档次
交得越高这个数越大
缴费年限很关键
15年是底线
但交25年和15年差一倍
我在杭州有粉丝
月薪1万交了20年
基础养老金能拿2800左右
要是只交15年
直接掉到2100
所以多交几年真不亏
个人账户养老金才是重头戏
这部分更实在
计算公式是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
个人账户的钱哪来的
就是你每月工资扣的8%
单位交的进统筹账户
你自己交的进个人户头
计发月数按退休年龄定
50岁195个月
55岁170个月
60岁139个月
有个朋友45岁查账户
余额12万
60岁退休的话
120000÷139≈863元
这还没算利息呢
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年化3%左右
滚起来挺可观
但要注意
要是没领完人没了
余额能继承
领超了国家兜底
过渡性养老金容易被忽略
这个专门针对"中人"
就是90年代前参加工作的
有视同缴费年限的群体
计算方法各地五花八门
上海算得细
要查你92年前的工龄档案
东北有些城市直接给固定补贴
我去年帮个钢厂退休师傅算过
视同缴费12年
每月多拿400多
但年轻人基本不用考虑这块
因为2014年后参保的
都没这待遇
所以90后别惦记这个
实际到手能拿多少?举个真例子
北京王姐55岁退休
交了28年
社平工资10000
本人指数化工资9000
基础养老金=(10000+9000)÷2×28×1%=2660
个人账户有18万
180000÷170≈1058
过渡性养老金320
加起来3938
扣完税到手大概3600
这个数在二线城市算中等
但比最低档高不少
所以缴费基数千万别按最低档交
我见过太多人图省事交60%档
退休少拿三分之一
现在交社保还来得及吗?
经常有40多岁粉丝问
现在提高缴费档次晚不晚
其实呢
越早调整越划算
但就算50岁开始交高档
最后几年拉高平均工资
也能多拿不少
不过要小心"空挂社保"
有些中介忽悠你花2万补10年
这风险太大
可能钱打水漂
还影响退休
建议直接去社保局开缴费证明
别信那些"包办"的中介
都是割韭菜的
最后说点大实话
养老金计算看着复杂
其实核心就三点
交多少年
按什么基数交
哪年退休
令人担忧的是
很多人快退休了才查账户
发现问题根本来不及补
我建议每年查两次
支付宝"电子社保卡"就能看
别等到退休前半年
发现少交了两年
那真就套牢了
话说回来
养老金替代率现在不到50%
光靠这个可能不够花
所以35岁前就得搞点商业养老保险
当个"下蛋鸡"补充收入
别等退休才着急
那会儿踏空就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