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缩现状:数据不会说谎
最近好多粉丝问我中国走出通缩还要多久。我查了最新数据。2024年7月CPI同比涨0.3%。PPI同比下降4.4%。这个PPI负值已经持续快两年了。
说实话,CPI勉强转正。但大家感受可能不一样。菜市场买菜还是觉得价格没怎么涨。这叫"温和通缩"。专家们说法不一。有人说是阶段性现象。有人认为结构性问题严重。
我做了7年财经观察。这种PPI持续负增长很不寻常。说明企业利润空间被压缩得很厉害。很多制造业老板跟我吐槽。他们不敢涨价。又不能亏本卖。日子难过。
通缩原因:不是单一因素
通缩不是突然来的。去年底我就写过文章预警。现在看原因有几个方面。
第一是房地产拖累。恒大、碧桂园这些房企出问题。连带上下游几十个行业受影响。建材、家电、装修都不景气。
第二是消费信心不足。大家不敢花钱。存款创新高。2024年上半年居民存款增加15万亿。说白了就是"捂紧钱包"。
第三是外部需求减弱。欧美经济放缓。出口数据不如预期。工厂订单减少。企业不敢扩大生产。
有个粉丝跟我说。他公司本来计划今年招人的。现在冻结招聘了。这种例子我听到不少。企业都在"过冬"。
政策工具:央行还有牌打
央行不是没动作。7月降准0.2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5000多亿。LPR利率也下调了。但效果还没完全显现。
财政政策也在发力。专项债加快发行。基建投资力度加大。不过从投资到消费传导需要时间。
说实话。政策效果有滞后性。就像吃药。不可能立竿见影。我估计至少要3-6个月才能看到明显改善。
有些专家说下半年就能走出通缩。我觉得太乐观了。PPI转正可能要等到2025年初。CPI稳定在1%以上才算真正走出通缩。
个人建议:普通人的应对策略
通缩对普通人影响很大。工资不涨甚至降了。但房贷压力没变。我经常收到这类咨询。
首先别慌。通缩期现金为王。但也不用全存银行。可以配置点货币基金。收益比活期高。流动性也好。
其次别盲目"抄底"。很多人以为物价跌了是捡便宜。其实可能"接飞刀"。像某些房企打折卖房。小心买到烂尾楼。
再者提升技能很关键。经济不好时。有真本事的人反而有机会。我认识几个做短视频培训的朋友。最近生意不错。
最后提醒大家。别听信"通缩发财"的谣言。网上有些"专家"说通缩时买房最划算。这种话听听就算了。买房要考虑自身需求和还款能力。
我的判断:时间可能比想象长
在我看来。中国走出通缩还需要6-9个月。最快也要到2025年第二季度。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经济修复需要过程。企业信心恢复没那么快。消费回暖也需要时间。
有意思的是。很多人只关注通缩。却忽略了结构变化。新能源、数字经济这些新动能正在成长。传统行业在出清。
通缩不可怕。可怕的是应对不当。政府现在政策工具箱还有空间。只要不搞"大水漫灌"。温和通缩反而有利于经济转型。
说白了。走出通缩不是终点。而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起点。大家保持耐心。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比天天焦虑更有用。
记住。经济周期就像四季轮回。冬天再长也会过去。关键是别在冬天"冻死"。等来年春天才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