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霸权是根源
美国能长期逆差全靠美元地位。美元是全球硬通货,各国都需要。美国印钞就能买全球商品。这种特权叫"嚣张的特权"。
其实呢,其他国家赚了美元还得买美债。不然美元贬值就亏了。所以美国国债从来不愁买家。各国央行都在接盘。
你看日本、中国都是美债大户。我们中国以前是第一大持有国。虽然现在减持了,但规模还是惊人。这叫"美元循环"。
消费主义文化推波助澜
美国人爱花钱是真出名。储蓄率常年低于5%。2023年才3.5%左右。中国人存钱,美国人花钱。
说白了,美国超市全是进口货。沃尔玛货架上80%是中国制造。美国人图便宜,啥都买。
有意思的是,美国自己高端产品又卖全球。波音飞机、英特尔芯片、好莱坞电影。但这些高附加值产品数量不够抵消海量日用品进口。
产业空心化没法回头
美国制造业占比GDP不到12%。七十年代还30%呢。工厂都搬去东南亚、墨西哥了。
令人担忧的是,连汽车、电子这些传统强项都竞争不过亚洲。特斯拉算个例外,但整车出口量还是少。
说白了,美国工人不愿干流水线。工资太高,成本下不来。所以只能进口。这叫"比较优势",经济学课本都这么写。
军费开支变相输出美元
美国军费比后面十国加起来还多。2024年超8000亿。这些钱花出去,不少变成贸易逆差。
比如在中东打个仗,当地用赚的美元买中国商品。美元又流回亚洲。这个循环很隐蔽。
我踩过坑才明白,表面是逆差,实际是全球买单。美国用军事霸权维持美元地位,形成闭环。
逆差真的有问题吗
很多人说逆差不好。其实对美国来说未必。逆差越大,说明各国越需要美元。
但有个隐患。现在去美元化浪潮起来了。金砖国家用本币结算增多。长期看可能动摇美元地位。
有趣的是,美国自己不怕逆差。耶伦都说"贸易逆差反映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地位"。这话很耐人寻味。
对普通投资者的影响
美国逆差大,美联储政策就关键。一加息,新兴市场就遭殃。2022年就是例子。
你看去年日元、韩元大跌,都跟美联储加息有关。外汇市场老司机都盯着这个。
建议普通投资者关注美债收益率。破4%就得小心。这比看贸易数据更直接有用。
说白了,美国逆差短期不会改。但长期看,美元地位松动时就是变局点。现在还是美元体系最稳。
老司机提醒:别光听"美国要崩溃"的谣言。体系切换需要时间,中间还有反复。投资要淡定,别被割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