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账来了别慌,先确认是不是真收不回来
应收账款收不回来这事我见多了。很多新手财务一着急就把账抹了。其实呢,没那么简单。
确认收不回来得有证据。比如对方公司破产了,或者联系不上人了。不能光说"感觉收不回来了"就做账。
我之前踩过坑。有家公司欠我们钱,拖了两年。我以为收不回来了,直接做了坏账。结果第三年对方突然打钱过来。这下可麻烦了,还得调账。
所以呢,确认坏账要有真凭实据。法院判决书、破产公告这些才靠谱。
三种方法处理坏账,选对了不背锅
处理确认收不回来的应收账款,主要有三种方法。
第一种是直接核销法。发现收不回来,直接冲减应收账款。简单粗暴,但容易出问题。
第二种是备抵法。平时就提坏账准备,真发生坏账时用准备金抵。这种方法更规范,但要算准比例。
第三种是债务重组。跟欠钱的谈条件,比如打折收钱。虽然少收点,但总比没有强。
重点来了:小企业常用直接核销法,上市公司必须用备抵法。为啥?因为会计准则要求不一样。
我看不少企业在这栽跟头。该提坏账准备没提,利润虚高。审计一查就出问题。
做账步骤不能乱,三步搞定不踩雷
具体怎么操作呢?记住这三步。
第一步:收集证据。对方破产证明、催收记录都得留着。税务局查起来要有东西看。
第二步:走审批流程。不能财务自己说了算,得经过管理层批准。最好留会议纪要。
第三步:正确做账务处理。借记"坏账损失",贷记"应收账款"。备抵法的话要冲减"坏账准备"。
有个细节要注意。核销后又收回的款项,要重新入账。不能当小金库,这可是红线。
我看不少企业在这犯错。把收回的坏账直接放小金库,结果被查出问题。
税务处理有讲究,少交冤枉钱
坏账核销还涉及税务问题。不是说账上做了,税就能减。
税务局要求提供完整证据链。光有内部审批不行,还得有外部证明。
我之前帮一个客户处理坏账,证据不全。结果50万坏账不让税前扣除,多交了12万多的税。
特别提醒:2023年税法有新规定。坏账损失税前扣除要准备七项材料,缺一不可。
很多企业以为账务处理完就没事了。其实税务风险才刚开始。建议处理前先咨询专业税务师。
预防胜于治疗,应收账款管理要跟上
说到底,最好的办法是别让坏账发生。
我建议企业做好这几点:客户信用评级、合同条款把关、定期对账催收。
见过太多企业只顾着签单,不管后续回款。结果单子越多,坏账越多。
有个客户学聪明了。现在新客户先做信用调查,老客户每季度评估。坏账率从8%降到2%,效果很明显。
最后说句实在话:确认收不回来的应收账款做账不难,难的是平时的管理。别等钱收不回来了才着急,那就晚了。
做财务的要有点前瞻性。应收账款不是记完账就完事,得全程跟踪。这样才不会被"割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