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离职潮背后,真相让人意外
最近不少人问我。从中金离职的人都去哪了。这问题挺有意思。我也在金融圈混了7年。见过不少从中金出来的人。
说实话。中金作为国内顶级投行。进去难。出来也不简单。很多人以为中金人只会继续待在大机构。其实呢。去向五花八门。
我查了最新数据。2023年中金主动离职率约15%。比前年高了3个百分点。为啥这么多人走。工作强度大是主因。项目多到爆炸。经常凌晨还在改PPT。年轻人撑不住。
常见去向一:跳槽同行但求轻松点
最多人选择的是跳去其他券商。但不一定是同等level的。很多人从IBD部门跳去研究所。或者固定收益部。说白了就是想少加点班。
也有去外资行的。比如高盛、摩根士丹利。虽然工资可能差不多。但外资行work life balance好太多。不用天天应付领导检查。
还有人直接去了中小券商当高管。中金背景在简历上很加分。去地方券商很容易当上部门老总。压力小了。收入也不差。
常见去向二:转行做买方真香
私募和公募是热门选择。中金做卖方的多。出来很多人想做买方。毕竟不用天天求客户。自己决策就行。
我认识一个前中金分析师。去年去了某百亿私募。虽然刚开始工资降了。但业绩提成很可观。今年已经回本了。还赚了不少。
VC/PE也是好去处。中金人懂项目估值。看企业有经验。转型做投资很顺。不过现在一级市场不太好做。募资难。项目退出慢。
常见去向三:创业当老板
有些人受不了职场内耗。干脆自己创业。做财务顾问。或者FA机构。中金积累的客户资源用得好的话。起步不难。
也有去做自媒体的。写写财经分析。开开直播课。变现途径多。时间自由。不过这个赛道现在也卷得很。没点真本事赚不到钱。
更绝的是有人去做实业。帮企业做资本运作。当CFO或者董秘。年薪百万不是梦。但得适应企业文化和老板脾气。
令人担忧的是这些陷阱
话说回来。从中金出来也有踩坑的。比如有人去了小券商结果发现老板不靠谱。项目都是骗人的。直接被套牢。
还有人以为买方轻松。结果业绩压力更大。连续几个项目没做好。又被扫地出门。比在中金还惨。
更别说那些被高薪诱惑去P2P的。前几年不少。现在都哭晕在厕所。平台暴雷。钱没拿到还背了一身锅。
我的建议:别盲目跟风
在我看来。从中金离职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关键看你自己想要啥。想要钱多事少。可能去国企更合适。想要快速成长。继续在投行打拼也不错。
其实呢。金融行业流动性一直很大。离职不丢人。但要有规划。别因为一时情绪做决定。中金经历是块金字招牌。用好了能下更多"下蛋鸡"。
最后说句实在话。不管去哪。专业能力才是硬通货。别被眼前小利迷惑。做好资产配置。包括自己的职业发展。
记住。市场永远有机会。但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你现在在中金。或者刚离开。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下一步怎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