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买了保险都后悔?老司机揭秘保险行业的5大套路

作者: 区块链-小张 2025-09-13

为什么买了保险都后悔?老司机揭秘保险行业的5大套路

一、销售误导太常见,被保险人签完合同才醒悟

很多人买了保险后悔,主要是因为销售误导。保险代理人为了拿高佣金,经常把保险说成理财。他们说"这产品每年返你钱,比银行利息高"。其实呢,这是两全保险或者分红险。

你看,这些产品前期费用高。前三年现金价值可能还低于你交的保费。想退保?直接亏损。等你发现收益不如预期,已经晚了。我见过太多粉丝私信说"当时业务员说五年后就能回本",结果十年都回不了本。

令人担忧的是,有些代理人故意混淆概念。把寿险说成储蓄,把重疾险说成投资。等你真生病了,才发现保障跟想象的不一样。这简直就是变相割韭菜。

为什么买了保险都后悔?老司机揭秘保险行业的5大套路

二、需求错配严重,买多不如买对

很多人买保险根本不清楚自己需要什么。销售让买啥就买啥。结果买了终身寿险当理财,却没买足医疗险。

有趣的是,大部分后悔的人都是这样。他们花大价钱买了所谓"下蛋鸡"产品(能生钱的保险),结果基础保障没配齐。一场大病下来,才发现重疾保额不够。

在我看来,这种观点虽然合理,但忽略了普通人对保险的认知有限。普通人哪懂啥是"免赔额",啥是"等待期"。业务员不讲清楚,客户怎么知道?

所以别怪客户不专业。保险本来就应该简单明了。话说回来,买保险前一定要问清楚保障范围和免责条款。

为什么买了保险都后悔?老司机揭秘保险行业的5大套路

三、缴费压力大,漂单成常态

买了保险后悔的另一个原因是缴费压力。很多人一时冲动买了高保费产品。年缴上万,结果第二年就交不起。

令人惊讶的是,这种情况太普遍了。特别是那些被推销"全家福"套餐的人。一家三口全保上,每年保费两三万。刚开始觉得还好,时间一长就扛不住。

其实呢,保险应该量力而行。先保大人,再保小孩。优先解决大风险,别一上来就搞资产配置。我经常跟粉丝说,保障型产品每年花收入的5%-10%就够了。超出这个比例,很可能变成负担。

四、理赔难如登天,期望落差太大

买了保险最怕什么?理赔难。很多人以为买了重疾险就能赔钱,结果发现要达到合同规定的疾病状态才行。

你看,保险公司拒赔理由五花八门。有的说病历记录不符,有的说既往症没告知。虽然有些确实属于没如实告知,但也有不少是保险公司故意找茬。

我踩过这个坑。之前帮一个粉丝处理理赔,就因为病历上写了"吸烟史",保险公司就拒赔。说来气人,但合同里确实有这条。所以买保险前一定要看清条款,别光听业务员说。

五、产品迭代快,早买早吃亏

保险产品更新换代很快。去年买的重疾险,今年可能就out了。保障范围没现在的新产品全,价格却差不多。

说白了,保险不像房子,不会升值。你买完就固定在那里了。等新产品出来,老产品显得性价比低。这就导致很多人后悔"早知道等新款"。

但话说回来,健康险不能等。年纪越大保费越高,还可能因为健康问题买不了。所以该买还得买,只是要选对产品。

避坑指南:买保险不后悔的3个要点

第一,明确需求再买。先搞清楚自己最怕什么风险。是怕大病花钱?还是怕意外身故?别被业务员牵着鼻子走。

第二,看清条款再签。特别是免责条款和等待期。不明白的地方直接问,别怕显得不懂。

第三,量力而行缴费。保费别超过家庭收入的10%。保障型产品优先,理财型产品量力而行。

最后提醒大家,买保险就像找对象。合适最重要,别光看表面。多比较几家,多问几个问题。实在拿不准,可以找独立保险顾问。别急着签单,回家想想再决定。

记住,保险是保障不是投资。想赚钱别指望保险。它只是给你兜底,让你睡得着觉。看透这点,买保险就不会那么容易后悔了。

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