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榆之年到底指多大年龄?
很多粉丝问我,"桑榆之年"是多少岁。说实话,刚开始我也懵。毕竟我们搞金融的,整天看K线,算收益率,对这些文化词还真不太熟。
查了一下才知道。桑榆之年是指人的晚年。具体是多少呢?大约60岁以上。
你看,古人用"日落时光照桑榆树"来形容晚年。挺有诗意的。不过对我们老百姓来说,更关心的是这个年纪该怎么理财。
我在证券公司工作7年。见过太多60多岁的叔叔阿姨,退休后不知道钱该怎么打理。有的死守银行存款,收益跑不赢通胀。有的盲目跟风炒股,结果被套牢。
60岁+的财务风险你了解吗?
桑榆之年最大的财务风险是什么?是长寿风险。活得太久,钱不够花。
很多老人只算自己能活到75岁。结果身体太好,活到90岁。钱早花光了。这叫"养老金赤字"。
还有医疗风险。年纪越大,看病越多。一场大病可能掏空家底。有个粉丝,65岁查出癌症。好在买了重疾险,不然真要卖房子。
另外就是诈骗风险。最近"养老理财"骗局特别多。有些公司打着高收益旗号,专门坑老年人。年化15%?做梦呢!正规产品哪有这么高。
令人担忧的是,很多老人理财知识匮乏。一听说"保本高收益"就上当。结果本金都搭进去了。
桑榆之年的理财应该这么搞
说白了,60岁后的理财核心就一条:稳字当头。
1.必须有应急资金。至少存够1-2年的生活费。放银行或货币基金都行。别全扔进股市,万一急用钱就惨了。
2.配置点稳健收益产品。国债、银行理财、分红型保险都不错。我特别推荐养老目标基金。虽然收益不高,但比存款强。
第三,医疗保障不能少。医保是基础。再加个百万医疗险和重疾险。60岁买可能贵点,但值得。不然一场病就返贫。
有意思的是,很多老人排斥保险。觉得"我身体好,用不上"。结果真生病了后悔。保险就是买个安心,别等 needing it 才后悔。
在我看来,这种观点虽然合理,但忽略了风险的不确定性。健康这东西,说没就没了。
别被"高收益"忽悠了
桑榆之年最怕什么?被"割韭菜"。
有些理财经理,专挑老人下手。说"保本高收益",其实是P2P或者非法集资。等你发现不对,钱早没了。
记住啊,超过6%的收益就要警惕。超过10%基本就是骗局。真有这么好的事,银行自己早干了,还轮得到你?
我建议老人理财别太复杂。银行存款+国债+低风险理财,这三样就够了。别整天想着"牛市",踏空也比套牢强。
其实呢,很多老人理财目标不明确。既想要高收益,又怕风险。结果啥也没捞着。建议先明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
话说回来,资产配置很重要。别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该买保险买保险,该存钱存钱。养老钱,宁可少赚点,也不能亏本。
给桑榆之年朋友的真心话
最后说点掏心窝子的话。
60岁不是终点,是新起点。我见过70岁大爷学炒股,3年翻倍。也见过50岁大叔盲目加杠杆,一夜回到解放前。
理财这事,年龄不是问题。关键是认清自己风险承受能力。别跟年轻人比收益,稳稳当当过日子最重要。
说白了,桑榆之年就是花好自己一辈子攒下的钱。别让血汗钱打水漂。该省省,该花花。健康最重要,钱是身外物。
举个例子,我有个粉丝65岁,把所有钱都投了P2P。结果平台暴雷,半辈子积蓄没了。现在只能靠子女接济。这教训太惨痛了。
所以啊,老年人理财要谨慎。别追求高收益,稳字当头才是王道。踏踏实实过日子,比啥都强。
希望这篇文章对你们有帮助。如果还有问题,随时私信我。我是老张,一个不想看你被割韭菜的财经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