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不是永生的,也有"保质期"
很多小白以为基金买了就能一直持有。其实呢,基金是有"寿命"的。你可能不知道,一只基金最长能活多久。这个问题最近问的人特别多。
基金不是永生的产品。有的能活几十年,有的可能一两年就"挂了"。我刚入行时也以为基金像股票一样永久存在。踩过坑后才知道真相。
基金的法定寿命有多长
根据证监会规定,公募基金合同一般设5-10年存续期。但这不是死规定。到期后可以开持有人大会续命。续期通过率挺高的,所以很多老基金能活很久。
有意思的是,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差别很大。封闭式基金像定时炸弹,到了日子必须清盘或转型。开放式基金灵活多了,只要有人买就能继续。
但现实很骨感。数据显示,2023年有超过150只基金清盘。创了近几年新高。为啥呢?主要是规模太小。基金公司赚不到管理费,自然不想养"赔钱货"。
基金"猝死"的三大原因
基金提前"去世",基本逃不开这三个坑:
第一,规模跌破5000万红线。这是监管红线。连续60天低于这个数,基金可能被清盘。很多迷你基金就是这样"凉"的。
第二,持有人用脚投票。去年有只新能源基金,规模从20亿缩水到3000万。客户全跑光了,不关门还能怎样?
第三,业绩太拉胯。连续三年跑输 benchmark,客户早跑了。基金公司也懒得维持。说白了,就是没人买的"下蛋鸡"。
我见过最惨的,是只基金成立半年就清盘。发行时吹得天花乱坠,结果规模始终没上2000万。这种就是典型的"花户"产品。
哪些基金能活成"老古董"
也有基金活成了行业"活化石"。华夏大盘精选,2004年成立到现在还在。嘉实增长混合,2003年出道,快二十年了。这些"老司机"基金有几个共同点:
1.背后是大厂牌。规模长期保持在10亿以上,管理费够养团队。2.经历过牛熊周期。牛市能跟上,熊市少亏钱。4.基金经理不乱跳槽。核心团队稳定,客户才放心。
但别迷信"老基金=好基金"。去年就有老牌基金因为风格漂移被骂惨。规模太大反而不好操作,这就是典型的规模陷阱。
散户该怎么应对基金"短命"
面对可能"短命"的基金,普通投资者要记住三点:
第一,别碰规模低于2亿的新基金。特别是成立不满半年的。这种最容易夭折。我吃过亏,2018年买了只新基金,结果两年后清盘,手续费白扣。
第二,定期检查基金规模变动。打开天天基金网,看"规模变动"栏。如果连续两个季度缩水,赶紧警惕。别等到清盘公告才慌。
第三,分散投资别all in。我建议把资金分成3-5份。别把鸡蛋放一个篮子。否则遇到清盘,哭都没地方哭。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基金寿命长短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能不能帮你赚钱。有些基金清盘反而是好事,把烂产品清理出去。市场净化了,对老实投资人是好事。
你看那些天天喊"百年老店"的基金公司,真能活百年的有几个?投资要务实,别被营销话术忽悠。记住我的话: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长寿"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