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存本取息?先搞懂基本概念
存本取息就是你存一笔钱进银行。然后每个月或每个季度,银行给你发利息。本金一直放在那里不动。到期了再把本金取出来。
这种存款方式听起来不错。每个月都有钱拿,像收租一样。但说实话,现在真不建议搞这个。
我干了7年金融,见过太多人被坑。今天就来聊聊为啥存本取息不香了。
利率低得可怜,跑不赢通胀
现在银行存本取息的利率普遍在1.5%-2%左右。有些小银行可能给到2.5%。但你想想,去年CPI都2%多了。
说白了就是你存的钱实际在贬值。你拿到的利息还不够物价涨的。这不等于白忙活嘛。
我有个粉丝去年存了10万块存本取息。一年下来才1800块利息。结果发现同样的钱,买个靠谱的货币基金能有2500多。
流动性差,想用钱时麻烦
存本取息一般要存3年或5年。中间你想提前取出来?不好意思,利息按活期算。
很多人没想清楚就存了。结果家里突然要用钱,只能提前支取。本来能拿的利息全没了。
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说有个读者存了5年期。才存了一年多孩子要上私立学校。只能提前取,亏了将近2000块利息。
这种感觉就像被套牢一样难受。
有更好的替代方案
现在市面上比存本取息强的理财方式太多了。
货币基金收益率2.5%以上,随时能取。银行的短期理财也有3%+。甚至有些大额存单,利率比存本取息高还灵活。
我建议大家做资产配置。一部分放货币基金当零花钱。一部分买点稳健理财。还有闲钱可以考虑指数基金定投。
复利的力量很强大。但前提是你得选对工具。存本取息这点小钱,复利也复不出花来。
银行为啥还推这个产品?
说实话,银行特别喜欢推存本取息。因为对他们来说资金稳定,好安排。
但对客户呢?其实不太友好。这年头银行也在"割韭菜"。特别是针对那些不太懂理财的中老年人。
我见过好几次,银行客户经理把存本取息说得天花乱坠。结果人家大爷大妈回去一算,还不如买国债。
什么情况下可以考虑?
也不是说存本取息完全不能用。如果你手头有一大笔钱,短期内完全用不到。又怕自己乱花,想强制储蓄。
那可以考虑。但一定要比较清楚。看看有没有更好的选择。
我建议至少货比三家。问问不同银行的利率。再看看同期限的其他产品收益率。
记住啊,现在理财市场很透明。随便搜搜就能知道行情。别被银行忽悠了。
老司机的真心话
说实话,我刚入行时也推荐过存本取息。但现在真不建议普通投资者搞这个。
理财最重要的是跑赢通胀+保持流动性。存本取息两头都不占。
你看现在支付宝里的余额宝,微信的零钱通,哪个不比存本取息强?至少随时能用,利率还高点。
理财这事儿吧,不能光看表面。得算清楚实际收益。别被"每月领利息"这种说法迷了眼。
说到底,存本取息已经是个老古董产品了。市场在变,我们的理财思路也得跟着变。
你现在要是还有存本取息的存款,不妨到期后转个更好的产品。别让钱躺在那里睡大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