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算清楚年龄,别被虚岁搞晕了
1954年出生的朋友,今年虚岁72,实岁70或71。别小看这岁数差,办业务时经常被卡。银行说你70岁不能开新账户,医保说你72岁该做特殊体检。我有个粉丝就因此差点踏空了养老金领取资格。
其实呢,老年人最怕的就是被保险人身份搞错。去年有位马年大哥,因为身份证和户口本年龄差一岁,差点拿不到退休金。所以啊,先去派出所把证件对齐,省得后面漂单。
钱袋子要捂紧,别让"韭菜"割了
70多岁最容易割韭菜。什么"高收益养老产品","稳赚不赔的理财",都是冲着老年人来的。上周还有粉丝跟我说,某平台客服天天打电话,说他中了"百万养老基金",就差5万手续费。
说白了,这个年纪理财就三招:活期留3个月生活费,定期存点养老钱,保险配好医疗险。别听那些"老司机"吹牛说能复利翻倍,真有这好事他们自己早发财了。
银行那些"专属老年人理财",收益比普通产品高0.5%,但门槛高两倍。我建议啊,不如把钱分散三家银行存。去年某小银行暴雷,好多老人血本无归。
医保卡别乱借,小心变成"老鼠仓"
很多人喜欢把医保卡借给子女买药,这风险太大。一查记录全是年轻人开的药,保险公司直接拒赔。我见过最惨的,老爷子把卡借给儿子,结果儿子拿去开免赔额很低的高端医疗,最后出事保险公司说"涉嫌骗保"。
还有啊,别随便点微信里的"免费领鸡蛋"链接。上个月有案例,老人扫了码,手机被种木马,银行卡里的钱全套牢在虚假理财平台。
子女沟通要讲究,别搞"AB贷"式亲情
有些老人怕拖累子女,偷偷把房子抵押搞"以房养老"。结果遇上黑中介,一个月就破位,房子没了钱也没了。子女知道时已经晚了。
其实呢,跟子女谈钱不伤感情。可以一起做个资产配置表,写清楚哪些是养老钱,哪些能帮忙。我建议每年开次家庭会议,把存折、保单都亮出来。别学我之前一个粉丝,临终前才说有20万私房钱,结果子女为这钱打官司。
身体检查不能省,别等"下蛋鸡"不产蛋
70岁后体检项目要调整。别只查血压血糖,得加查骨密度、眼底、肿瘤标志物。我丈母娘去年就吃了亏,只做常规体检,结果晚期肠癌没查出来。
医保每年有免费体检额度,很多人不知道。去社区医院问问,能把CT、胃肠镜这些贵项目安排上。别信什么"祖传秘方",上个月还有老人花5万买"包治百病"的磁疗床垫呢。
最后说点掏心窝的话
人到70像窄幅震荡的股市,看着平稳其实暗流涌动。别总想着"再等等",该办的手续赶紧办。上周还有个马年大哥,说等孙子结婚再领养老金,结果孙子婚礼前一天突发心梗。
养老这事,说白了就是守好钱袋子,管好身体,跟子女处好关系。别被那些"夕阳红旅游团"忽悠去,什么"投资养老院送双人游",都是套路。
记住啊,这个年纪最大的风险不是没钱,是被保险人身份混乱和医保卡滥用。赶紧检查下手机银行有没有开通亲属查询功能,这比啥都实在。
我写这篇文章时,手边还放着上周粉丝寄来的降压药。老人家说:"小陈啊,你提醒得对,我差点把养老钱投进P2P。" 看着药盒,我挺感慨:70岁还能买多健康,就是最大的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