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附加扣除,真不是摆设
说实话,看到这个问题我有点心疼。每年都有不少粉丝问我,专项附加扣除填不填有啥区别。我直接说吧,不填等于白扔钱。
专项附加扣除是国家给我们的减税福利。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房贷利息、房租、赡养老人这些项目。填了就能少交个税,不填就只能多交钱。
我去年帮一个粉丝算过账。他月薪1万5,有房贷,养两个娃,父母都60岁以上。如果啥都不填,每月要交个税300多。填了所有符合条件的项目,每月个税直接降到50块。一年省下3000块,够买台新手机了。
不填的后果,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令人担忧的是,很多人到现在还不知道这个事。或者嫌麻烦懒得填。其实呢,填写过程比你想象的简单多了。
打开个税APP,点"专项附加扣除填报",选择对应项目,填点基本信息就行。整个过程5分钟搞定。比你刷半小时抖音还快。
有趣的是,有些人以为填了会影响公司对自己看法。说白了,这完全是多虑。公司只能看到你交多少税,看不到你具体填了啥。税务信息都是保密的。
还有人担心填错了要补税。其实呢,税务系统很智能。填错的话系统会提示,不会让你莫名其妙多交钱。
哪些人特别需要填
在我看来,以下几类人不填就亏大了:
有房贷的。房贷利息每月1000块能抵扣。我朋友小王,房贷每月5000,填了这个一年少交税1000多。
租房族。北上广深每月1500,其他城市1100。特别是刚毕业的年轻人,不填等于白交税。
养娃的。每个孩子每月1000。两个孩子的家庭,一年能省24000的应税收入。
家里有老人的。每月2000。我爸妈都退休了,我填了这个每月少交税200多。
继续学习的。考证、读研都能抵扣。去年我考CFA,继续教育抵扣帮我省了500多税。
常见错误,别踩坑
我见过不少人填错。比如租房和房贷同时填。说白了,这两只能选一个。要么填房贷,要么填房租,不能两个都填。
还有人把父母信息填错。赡养老人要求父母60岁以上。有些人填了59岁的爸妈,结果系统不认。
大病医疗最复杂。需要自付超过15000的部分才能抵扣。很多人以为看病花的钱都能抵,结果白填了。
令人惊讶的是,2023年个税汇算清缴时,超过30%的人没填专项附加扣除。这些人平均少退了800多块税。
现在填还来得及吗
有人问,年初没填,现在填还来得及吗。放心,现在填还能补救。个税APP里可以补填上个月的。
不过要提醒,年度汇算时填也可以。但最好每个月都填,这样每月工资到手多点。不然要等到第二年三月才能退税。
操作很简单。下载个税APP,注册登录,点"专项附加扣除填报"。跟着提示一步步来就行。实在不会,APP里都有详细说明。
说白了,填专项附加扣除就是国家给你的合法"逃税"机会。不填就是傻。每年省下几千块,够你旅游、买书、或者存个应急钱。
最后提醒,政策可能有变化。2024年可能会新增一些扣除项目。建议定期关注税务新闻。别等到汇算清缴才发现能省更多。
别再问专项附加扣除有必要填吗了。答案很明显:必须填,赶紧填。不然真就是"下蛋鸡"摆在面前,你却让它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