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数据到底怎么看
最近好多粉丝问我国家财政吃紧不。说实话这问题挺热。我做了7年财经博主,这种问题得看数据说话。
先看财政收入。今年1-8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约15.3万亿。同比涨了3.2%。增速比去年慢了点。但别急着下小编建议。
财政支出更大。1-8月支出约18.9万亿。赤字3.6万亿。这数字看着吓人。但话说回来。今年专项债发得早。地方项目启动快。支出多也正常。
我在百家号写过。财政不能光看赤字率。得看钱花哪了。基建投资涨了8.5%。科技支出涨12%。民生保障涨6.7%。这些才是重点。
地方财政压力确实大
地方财政这块真有点紧。 土地出让金收入还是没缓过来。今年前8个月跌了4.3%。很多地方靠卖地吃饭。现在日子不好过。
有些地方开始"花户"操作。就是把一个项目拆成几块融资。这招我见过不少。短期能解渴。长期有风险。跟炒股割韭菜一个道理。
城投债这块也得注意。部分地方平台公司还在"漂单"。债务滚雪球。我之前踩过类似坑。建议普通投资者别碰这些雷。
但话说回来。中央财政在托底。专项转移支付增加了15%。重点保基层运转。这招挺聪明。跟股市"洗盘"一个思路。先压一压风险。
财政政策还在发力
今年财政政策明显更积极。专项债额度提前下达。退税减税还在继续。我看数据。前8个月减税降费超1.2万亿。
有意思的是。财政开始搞"下蛋鸡"模式。不光给钱。更注重形成资产。比如新基建投资。既能拉动当前增长。又能产生长期收益。
我在抖音说过。现在财政不是没钱。是钱怎么花更有效。就像散户炒股。本金不少。但不会"资产配置"。结果老是"套牢"。
特别要提防"AB贷"式操作。 有些地方把隐性债务包装成新项目。这跟金融诈骗差不多。得睁大眼睛看。
普通人的应对策略
国家财政跟咱老百姓啥关系。说白了。财政紧了。基建项目可能放缓。就业机会少点。但好处是货币政策会更宽松。
我建议粉丝做三件事。第一。别碰高收益理财。现在有些产品打着财政项目旗号。实际是"老鼠仓"。第二。房贷能转就转。利率下行通道里。第三。保险该买还得买。但注意"免赔额"条款。
最近有粉丝问我能不能抄底地方债。我的看法很明确。普通人别碰。这玩意儿比股票还难搞。一不小心就"破位"。
你看今年财政数据。表面看是吃紧。实际是转型阵痛。就像牛市前的"窄幅"震荡。熬过去就是机会。
最后说句实在话。国家财政比2020年疫情时好多了。那时候真叫一个"踏空"。现在至少方向明确。就看执行力度了。
作为老司机。我建议大家别慌。把自家"资产配置"弄好就行。财政问题让专家头疼去吧。咱们稳住心态。该吃吃该喝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