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纳税人定义:别被字面意思骗了
纳税人不等于公民。这点很多人都搞错了。纳税人是指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不是每个公民都要交税。比如没工作的小孩、退休老人。他们可能没收入,自然不用交税。
我国实行的是量能课税原则。就是说你有收入才要交税。没收入不交,低收入有起征点。
有意思的是,连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取得收入也要交税。所以纳税人范围比公民广。
二、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纳税人
纳税人分为两类:自然人和法人。自然人就是咱们普通人,法人就是公司企业。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现在是5000元。月收入低于这个数不用交个税。所以很多打工人其实不是个税纳税人。
但别高兴太早。你买东西时交的增值税,其实也是税。只是商家代收了。所以间接税角度来说,人人都在交税。
社保医保也算广义税负。但严格来说不算税。这点要分清楚。
令人惊讶的是,我国直接税纳税人只占总人口的20%左右。大部分人都不用交个税。
三、纳税人和负税人:两个概念别混淆
纳税人是法律上交税的人。负税人是实际承担税负的人。
举个例子。公司交企业所得税。但最终成本可能转嫁给消费者。消费者才是真正的负税人。
增值税就是典型。商家交税,但价格里包含了税。消费者买单时已经交了。
所以严格来说,每个消费的人都在交税。但法律意义上的纳税人没那么多。
有意思的是,很多网红说"每个人都是纳税人"。这话不准确。但也不算完全错。
四、公民义务:不交税也是纳税人?
公民和纳税人是两个不同概念。公民是法律身份。纳税人是税收身份。
没交税的公民还是公民。但不是纳税人。这点要分清。
不过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但义务不等于实际在交税。就像有服兵役义务不代表正在当兵。
很多粉丝问我:"我月薪4000要交税吗"。答案是不用。个税起征点5000呢。
说白了,纳税是义务,但有门槛。不是所有公民都要实际交税。
五、特殊情况:这些"公民"不用交税
在校学生没收入不用交税。退休金低于起征点也不用。残疾人有税收优惠。
低保户基本不用交税。国家还给他们补贴呢。所以"人人都是纳税人"的说法太绝对了。
但话说回来,买东西交的增值税逃不掉。超市菜价都含税。所以消费即纳税。
老司机都知道,算税负要看综合税负率。不光看个税。
令人担忧的是,很多人被"每个公民都是纳税人"误导。以为自己没交税就不爱国。其实完全没必要。
六、正确理解:纳税人身份没那么神秘
纳税人就是按税法要交税的人。没到标准不用交。就这么简单。
别被网上那些"割韭菜"的说法忽悠。说什么不交税就不是纳税人。这逻辑有问题。
其实呢,纳税人身份没那么高大上。交税是义务也是权利。可以监督政府怎么花税。
但没到纳税标准也不用惭愧。国家设计起征点就是考虑民生。
建议大家搞清楚自己的纳税身份。该交的交,不该交的不用交。别被人忽悠了。
最后提醒:税法经常变。今年不用交,明年可能要交。多关注政策变化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