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前买房离婚真会"被分走"吗?
很多粉丝最近私信问我婚前买房离婚咋办。说白了就是担心另一半"割韭菜"。我懂这种焦虑,毕竟买房掏空六个钱包不容易。
婚前房产离婚后如何分割?先说重点:一般情况下婚前房产属于个人财产,离婚时不参与分割。这是《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三条明确规定的。
但话不能说得太满。我见过太多粉丝踩坑,以为婚前买了房就高枕无忧。结果离婚时傻眼了。为啥呢?因为有几种情况会让婚前房产"变质"。
三种情况让婚前房产变夫妻共同财产
第一种:婚后加名。很多情侣领证后为了"表诚意"加对方名字。加名等于送一半,法律上直接认定为赠与。我有个粉丝就这么干了,结果婚后第三年闹离婚,房子直接对半分。
第二种:婚后共同还贷。婚前首付婚后一起还贷,哪怕房本只写你一个人。共同还贷部分+增值要分给对方。法院会算得很细,连利息都给你算清楚。
第三种:混同财产。比如把婚前房产卖了,用卖房款买新房,新房登记在两人名下。这种操作等于主动放弃婚前财产属性。我写过类似案例,粉丝看完直呼"太坑了"。
如何守住婚前房产不被"割韭菜"?
说白了就三招:不加名、不混同、留证据。
不加名很简单,但很多人扛不住感情压力。其实呢,真爱不会用房产证来验证。我见过太多"不加名就是不爱"的套路,最后都成了离婚导火索。
不混同要注意资金流向。婚前房产的租金、卖房款要单独管理。别把婚前钱和婚后钱搅和在一起,否则法院很难区分。建议开个专用账户,专款专用。
留证据最关键。首付转账记录、贷款还款流水都要保存好。特别提醒:现金还款很难证明,尽量用银行卡操作。我踩过这个坑,当年帮朋友做理财规划没注意这点,后来吃大亏。
婚前协议真不是"伤感情"?
很多年轻人一听婚前协议就炸毛,觉得"谈钱伤感情"。其实呢,婚前协议是婚姻的保险,就像买重疾险不是盼着生病一样。
我建议高净值人群必须做婚前财产公证。不是不信任,是避免未来扯皮。见过太多企业家离婚大战,拖个三五年,公司都搞垮了。
话说回来,普通工薪族也别掉以轻心。现在房价动辄几百万,一个疏忽就是几十万。去年有个案例,婚前首付30万婚后还贷70万,离婚时对方分走40多万,当事人追悔莫及。
律师不会告诉你的实操建议
1. 婚前买房保留所有支付凭证,包括定金、首付、税费
2. 婚后还贷用自己账户,别用夫妻共同账户操作
3. 房子装修别用夫妻共同财产,否则可能被认定为共同投入
4. 考虑签婚内财产协议,比婚前协议更容易接受
最后说句扎心的:感情好的时候不 planning,感情破裂时全是坑。我不是鼓励大家防着另一半,而是提醒做好风险隔离。毕竟婚姻的本质是合伙创业,合伙协议签清楚才叫专业。
如果你正在面临类似问题,建议尽快咨询专业律师。记住:房产分割案子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别为省几万律师费丢了几百万资产。我写这篇文章就是不想看到粉丝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