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并轨,2025年是个分水岭
2025年是个关键时间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企业养老保险的并轨过渡期结束了。10年过渡期从2014年10月开始,到2024年9月30日止。所以2025年起,全部按新办法计算养老金。
说实话,我刚开始研究这政策时也是一头雾水。啥叫"并轨"?简单说就是以前机关事业单位的人不用交养老保险,退休金比企业高一大截。现在都得交钱,退休金计算方式也统一了。
2025年后退休的人,直接按新办法计算。过渡期内退休的,有保底线——新办法比老办法低的,按老办法发;新办法高的,高出部分按比例发。
2025后退休金咋算?记住这3个关键点
第一,基础养老金=退休时全省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这个公式看起来复杂,其实简单。平均工资各地不一样。本人平均缴费指数就是你每年交的档次和当地平均工资的比例。缴费年限越长,这部分钱越多。
第二,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
这个好理解。你每个月交的钱,8%进个人账户。退休时一除,就是每月能领多少。计发月数根据退休年龄定,50岁195个月,55岁170个月,60岁139个月。
第三,职业年金是额外福利
机关事业单位还有职业年金。企业如果有企业年金也能领。这部分是补充养老金,相当于额外的"下蛋鸡"。
我见过不少老同志算错账。关键是要搞清楚平均缴费指数怎么算。有人以为按最后几年工资算,其实是按整个工作年限的平均值。
2025后退休,这些坑要避开
第一个坑:以为缴费年限越长越好。其实呢,超过一定年限后,每多交一年增加的养老金很少。有个临界点,再往后就不划算了。
第二个坑:忽视个人账户积累。有人光看基础养老金,忽略了个人账户。其实个人账户是实打实你交的钱,多交多得。
第三个坑:搞不清视同缴费年限。2014年10月前的工作年限算视同缴费。但必须有档案证明,否则可能白干。
令人担忧的是,很多人到退休前才着急。我建议35岁后就要规划。每年查查个人账户,别等到退休发现少交了几年。
给年轻人的实操建议
如果你还年轻,别以为2025年的事离你很远。现在就要开始规划。
1.保证最低15年缴费。但15年领的太少,至少要交25年以上。我建议交到30年,这样退休金才够花。
2.适当提高缴费档次。别总按最低档交。现在多交点,退休后每月多领不少。复利效应很惊人。
4.补充商业养老保险。社保只能保基本,想要好点的生活,还得靠自己。配置点年金险,相当于给自己养只"下蛋鸡"。
说白了,2025并轨后退休怎么算,核心就一句话: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别信那些"找关系多算年限"的忽悠,都是割韭菜的。
现在就开始规划吧。养老金这事,早准备早安心。等真退休了再想,就晚了。记住,你今天的决定,决定20年后的钱包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