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萧条后普通人干什么?30年经济停滞下老百姓的真实生存指南
最近不少粉丝问我。日本经济萧条后普通人到底干啥。这个问题太有料了。我研究日本经济整整7年。今天好好说说。
先说清楚。日本"失去的三十年"不是说经济完全垮了。而是增长停滞。房价股市崩盘。企业不招人。年轻人找不到好工作。
你看日本90年代经济泡沫破裂后。普通老百姓日子确实不好过。但人家没躺平。都在想办法谋生。
主业不香了,副业遍地开花
日本萧条后最大的变化就是终身雇佣制崩了。大公司不再包你一辈子。很多人开始搞副业。
打零工成了常态。送外卖、做代驾、接设计活。日本有个词叫"副业禁止缓和"。就是公司不再管你下班后干啥。因为主业工资太低。
我认识个日本朋友。白天在便利店打工。晚上写代码。一个月加起来能赚30万日元。比单干一份正经工作还多。
有意思的是。日本花户现象特别严重。就是一个人用多个身份贷款。这玩意儿风险太大。容易掉进债务陷阱。
节俭到骨子里,消费降级成日常
日本萧条后最明显的变化是消费习惯。以前买奢侈品。现在只买打折货。
超市晚上8点后半价便当被抢光。百元店遍地开花。年轻人不买新房。租小公寓凑合住。
我看过个数据。日本家庭储蓄率反而提高了。说白了就是不敢花钱。怕哪天破位更惨。
有个词叫"低欲望社会"。年轻人不买车不结婚不生娃。不是不想。是实在套牢在低收入里了。
技能提升不停歇,转行求生是王道
日本萧条期最惨的是制造业和房地产相关行业。很多人被迫转行。
有意思的是。IT行业反而火了。因为企业要降本增效。数字化成了救命稻草。
很多中年人去学编程。考证。参加政府补贴的培训。说实话。日本复利思维很强。知道投资自己最靠谱。
我建议粉丝们也这样。经济不好时更要提升技能。不然容易踏空好机会。
理财方式大变样,保守成了主旋律
日本萧条后老百姓理财变得特别谨慎。以前炒房炒股。现在只存定期。
银行存款利率低得可怜。但大家还是往里存。因为怕亏更多。有点像现在咱们的"存款搬家"反着来。
日本有个现象叫"现金偏好"。就是宁愿钱贬值也放手里。不投资。这种心态我见过太多粉丝有。
其实呢。完全不投资也不对。应该做好资产配置。鸡蛋别放一个篮子。
心态调整最关键,活着就有希望
日本萧条30年。普通人最厉害的是心态调整。不再追求一夜暴富。接受慢生活。
很多年轻人选择回乡。种地开店。过慢节奏生活。这不就是现在咱们说的"躺平"吗。
但日本人的躺平是带着希望的。一边节俭生活。一边悄悄积累。等经济回暖。
说白了。经济萧条期普通人能干啥。就是稳住主业。发展副业。提升技能。合理理财。调整心态。
令人担忧的是。现在有些年轻人直接摆烂。这比日本当年还危险。毕竟日本萧条时社会福利好得多。
在我看来。经济不好时更要动起来。别等牛市来了你还在漂单。该学技能学技能。该找副业找副业。
经济周期就像四季。冬天再长也有春天。普通人能做的就是熬过寒冬。等花开。
最后提醒大家。别被老鼠仓骗了。也别盲目跟风。萧条期真正赚钱的都是有准备的人。
你觉得日本经验对我们有啥启发?评论区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