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偷偷买手机,家长别急着"割韭菜"
上周有个粉丝私信我。说他家14岁儿子偷偷用压岁钱买了个3000多的手机。家长气得差点"破位"。其实呢,这事儿在金融圈很常见。就像股市里的"老鼠仓",孩子就是偷偷建仓了。
说实话,我当年也干过这事。初中时拿零花钱买了个MP3。被爸妈发现后,直接"套牢"在家一个月。但问题是,现在的孩子比我们那会儿精明多了。支付宝、花呗都能操作。稍不注意就"踏空"了家长的监管。
令人担忧的是,很多家长第一反应就是骂孩子。这就像股市暴跌时割肉。短期解气,长期伤感情。正确做法应该是先了解情况。孩子为啥要偷偷买?是同学都有?还是被网贷平台"漂单"了?
三步走,别让孩子变成"下蛋鸡"
第一步,冷静沟通。别一上来就"洗盘"。问问孩子钱从哪来。现在很多平台对未成年人审核不严。有些商家甚至鼓励学生"花户"。这就像金融诈骗,专门盯上不懂事的"被保险人"。
第二步,建立家庭"资产配置"。给孩子开个虚拟账户。每月给固定额度。超支部分要自己补。这招我试过,效果不错。孩子慢慢就懂什么叫"免赔额"了。虽然刚开始会抱怨,但总比以后进"AB贷"坑强。
第三步,教孩子看懂消费陷阱。现在有些平台专门针对学生搞分期。利率高得吓人。跟当年的P2P有得一拼。家长得让孩子明白,今天省下的钱,明天能产生"复利"。我有个朋友就用这招,孩子主动把手机退了。
财务教育要趁早,别等"牛市"过了才后悔
说白了,孩子偷偷买手机不是消费问题,是教育问题。就像炒股,不懂技术分析肯定被套。很多家长自己都搞不清理财,怎么教孩子?
我在百家号写过,12岁是财商教育黄金期。可惜多数人等到孩子上大学才重视。那时候已经晚了。就像基金定投,开始得越早,收益越高。
有趣的是,有些家长发现孩子偷偷买手机后,直接断了零花钱。这做法太极端。相当于熊市里清仓,反而错过反弹机会。正确做法是设置合理预算,让孩子在安全范围内试错。
令人惊讶的是,金融知识能解决80%的家庭矛盾。我有个粉丝照我说的,每周带孩子记账。三个月后,孩子自己提出要退掉那部手机。因为发现游戏氪金太"割韭菜"。
最后说两句掏心窝的话
作为两个孩子的老爸,我深知教育不易。但金融市场的经验告诉我,风控比收益更重要。与其事后补救,不如事前预防。
建议家长定期检查孩子的支付记录。现在很多银行和支付宝都有青少年模式。设置好限额,比单纯禁止强百倍。
其实呢,孩子偷偷买手机不是坏事。说明他有消费欲望,只是缺乏引导。就像股市,有波动才正常。关键是怎么把"窄幅"震荡控制在合理区间。
记住啊,教育孩子理财,不是让他变成守财奴。而是学会合理配置资源。这比考100分重要多了。毕竟以后社会竞争,拼的就是财商。
最后提醒下,如果孩子用借贷平台买的,赶紧联系平台协商。未成年人交易很多是可以撤销的。别等利息滚成雪球才着急。这道理,就跟股票止损一个样。早处理,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