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小编建议:月入1万能超过90%的打工人
说实话,前几天又有粉丝问我这个问题。我查了最新数据,月入1万能超过全国约90%的劳动者。这个数字是不是有点出乎意料?
统计局刚发布的2024年上半年数据。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是8997元。私营单位更低,才5819元。
所以你看,月入1万已经高于非私营单位的平均线了。更别说私营单位了。
一线和三四线,月入1万完全是两码事
我在北京上海的朋友,月入1万可能还在被房贷压得喘不过气。但在小城市,这个收入能过得相当滋润。
拿我老家三线城市举例。当地公务员科员,干了五年也就5000出头。月入1万在当地绝对是"人上人"。
但北上广深就不一样了。朋友在陆家嘴做金融,税后2万,天天喊穷。房租3500,吃饭2000,通勤500,月底基本所剩无几。
这说明啥?月入1万能打败多少人,关键看你在哪。
税前税后,差距能差出一部iPhone
很多人算工资容易犯迷糊。公司说1万,到手可能才7500。
五险一金一扣,个税再一算。一线城市公积金高点,到手可能6500-7000。二三线城市到手可能8000出头。
所以当别人说"我月薪1万",先问清楚是税前还是税后。不然容易被表面数字忽悠。
隐藏真相:工资数据被严重拉高
统计局的数据有个坑。高收入群体把平均数拉得老高。真实情况是,大部分人的收入远低于平均值。
就像你和马化腾平均一下,人均身价好几百亿。这有啥参考价值?
真正有参考意义的是中位数。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是28629元/年。算下来月均才2386元。
所以月入1万,能超过的人可能比你想象的还要多。
我的建议:别光看收入数字
在我帮粉丝做理财规划时,发现太多人只盯着工资单。其实更该看储蓄率和资产配置。
月入1万但月光,不如月入8000能存5000。我之前就踩过这个坑,工资涨了但存款没涨。
建议大家做个简单计算:
- 扣除必要开支后能存多少
- 投资收益有多少
- 被动收入占比多大
这些比单纯看月薪有意义得多。
最后说句实在话
月入1万确实能超过大多数人。但别太得意,也别焦虑。关键是钱有没有为你工作。
我在金融圈混了7年,见过太多高收入但负债累累的人。也见过收入一般但财务自由的老前辈。
与其纠结"打败多少人",不如想想怎么让钱生钱。毕竟复利才是终极武器。
说白了,月薪1万只是起点。怎么规划,才是决定你未来能走多远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