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万,到底算不算"有钱"?
最近好多粉丝问我。一百万属于什么家庭?说实话这个问题很复杂。不是简单说有钱或没钱。
根据2024年最新数据。中国家庭平均总资产约300万。中位数只有118万左右。表面看100万好像低于平均水平。
但这里有个大坑。平均数被豪宅和富豪拉高了。真正有意义的是中位数。也就是一半家庭比这多。一半比这少。
我查了央行最新报告。拥有100万以上流动资产的家庭。全国不到5%。说白了。能拿出100万现金不卖房的家庭。已经是凤毛麟角。
很多人把房子算进去。以为自己资产百万。其实房贷一扣。可能还"负资产"。这叫纸面富贵。看着挺美。一用钱就露馅。
总资产vs可支配资产:别被数字骗了
粉丝老王前两天找我吐槽。他家"资产"200万。一套房子值180万。存款10万。股票10万。结果孩子上学要交赞助费。他连5万都凑不齐。
说白了,资产不等于现金。 你房子再值钱。急用钱时也得打折卖。这就是为啥银行看中可支配资产。
根据招商银行报告。可投资资产超100万的家庭。全国约5000万户。占总家庭数不到10%。但这些钱得刨除房贷车贷。
最坑的是。很多人以为存款100万很牛。其实全国存款超50万的家庭。才0.37%。更别说100万了。别被"百万家庭"忽悠了。
一线城市VS三四线:100万的"购买力"天差地别
在北京上海。100万可能只够付个首付。我朋友去年看中个老破小。总价400万。首付要120万。他存款100万。还差点。只能继续租房。
但在三四线城市。100万可能是全款买房外加存款。我老家县城。好地段房子才8000一平。100万能买套不错的三居室。
所以别拿绝对数字说事。 100万在北京是"穷",在县城可能是"土豪"。这就是为啥财富不能简单用数字衡量。
有个粉丝在鹤岗。100万买了两套房。每月收租够生活。这在北上广想都不敢想。城市选择直接影响你的财富感。
真正的财富标准:不看总数看结构
我见过最惨的情况。某粉丝"资产"500万。三套房。但都是高杠杆买的。月供3万。疫情一来。租不出去。差点被银行抽贷。
而另一个粉丝。资产才80万。但都是低风险理财。月入5000。稳稳当当。反而更抗风险。
资产配置比总资产更重要。 现金流健康的家庭。哪怕资产少点也踏实。全是房产没现金的。容易"纸面富贵"。
真正健康的财务结构。应该是房产不超过总资产60%。流动资产占20%以上。剩下的搞点稳健投资。这才是抗风险的王道。
想进"中产"?100万可能只是入门券
很多人以为存款100万就是中产。错!胡润标准里。600万净资产才算"富裕家庭"。1000万才是"高净值"。
根据最新定义。中产家庭年收入20-50万。总资产300-1000万。还得有稳定现金流。光有个100万存款。可能连门槛都摸不着。
有意思的是。70%自称"中产"的人。其实达不到标准。这叫"中产幻觉"。看着光鲜。一遇事就现原形。
我的建议是。别纠结100万算啥。重点看三点:能持续生钱吗?够应急吗?能抵御通胀吗?这才是真财富。
最后说句扎心的。2024年了。100万真不算啥。但能守住100万。合理配置让它增值。你已经超过90%的人了。理财不是比谁钱多。是比谁活得久。稳字当头。方为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