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户和强制执行的猫腻,你不懂就吃大亏
最近好多个粉丝问我:为什么个体户欠钱不怕法院强制执行?我一看就乐了。说白了,这里面水深得很。
个体工商户不是公司。它和老板是一体的。法律上叫"无限责任"。老板个人得拿全部身家抵债。但现实很骨感。
强制执行最怕啥?找不到财产。个体户今天开个店,明天关个门。钱进个人账户,查都查不到。债权人哭都没地方哭。
你看那些小餐馆、小卖部。账本做得乱七八糟。赚的钱都进了老板老婆口袋。法院来查?告诉你"没赚钱"。气死你。
更绝的是注销跑路。个体户注销太简单了。材料一交,三天搞定。债务?不好意思,主体没了。强制执行个鬼。
法院执行个体户,经常被耍得团团转
我跟你说个真事。去年有个粉丝被个体户欠了20万。法院判了,但执行不了。
为啥?那家伙把店面转给亲戚。设备说"租的"。银行账户空空如也。最后查到他老婆名下有套房,但法院说不清是不是经营所得。
个体户玩这套太熟了。今天说亏损,明天说转让。执行法官都头疼。说白了,执行成本太高,不如放弃。
令人担忧的是,很多个体户专门钻这个空子。先借钱扩张,再一夜消失。债权人只能认栽。
个体户不怕执行的三大法宝
第一招:财产混同。经营收入和个人花销不分。法院分不清哪些是经营财产。查到个人账户有钱?人家说这是老婆的私房钱。
第二招:现金交易。现在谁还用对公账户?全走个人微信支付宝。流水一清,查无实据。说白了就是"花户"操作。
第三招:频繁变更。今天用张三名字,明天换李四登记。强制执行文书都送错地方。等你反应过来,人早跑没影了。
我见过最绝的。同一个店面,半年换了三个经营者。债务全留给了前一个。新来的说"不知情"。法院也没招。
想收债?先看看自己是不是"韭菜"
给债权人提个醒。和个体户打交道,别光看营业执照。得盯紧他的个人资产。签合同时最好要个人担保。
说白了,个体户欠钱不还成本太低。而债权人追债成本太高。很多人最后选择放弃。这不是怕不怕的问题,是值不值得的问题。
令人惊讶的是,有些"老司机"专门注册个体户搞资金盘。反正大不了关门走人。这不就是变相"割韭菜"吗?
但话又说回来。正规经营的个体户还是大多数。不能因为几个坏老鼠,说一锅汤都坏了。
应对策略:别让自己变成待割的韭菜
想避免被坑?记住三点:
一、签合同要个体户老板个人签字。光盖公章没用。
二、付款尽量走对公账户。别让钱进个人腰包。
三、定期查对方经营状况。发现异常早点收手。
有趣的是,现在有些聪明人开始要求个体户提供资产证明。虽然麻烦点,但比最后收不回钱强。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强制执行不是万能的。特别是对那些"狡兔三窟"的个体户。最好的执行,是不让债务发生。
所以啊,借钱出去前多长个心眼。别等法院判了才发现对方早把财产转移了。到那时,哭都来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