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税到底是啥玩意儿
增值税就是对商品生产流通环节中"增值"部分征收的税。说白了,就是你卖东西赚了多少钱,政府要从你赚的钱里抽成。
增值税不是对总销售额征税,而是只对你"增值"的部分征税。很多人容易把它和营业税搞混,营业税是对总销售额征税,而增值税只对增值部分征税。
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假设小王是个做面包的,他从面粉厂买了100元的面粉,加工成面包卖了150元。
面粉厂已经交了13%的增值税,也就是13元。小王卖面包时,按150元计算,要交19.5元增值税(150×13%)。
但小王不是要交19.5元,而是可以抵扣买面粉时已经交过的13元税,所以小王实际只需要交6.5元(19.5-13)。
这就是增值税的核心:只对增值部分(50元)征税,不是对全部销售额征税。
增值税怎么算?简单明了
增值税计算公式很简单:应纳税额 = 销项税额 - 进项税额
销项税额是你卖东西收的税,进项税额是你买东西时已经交的税。
比如你开个小店,卖手机。你从厂家进价3000元(含税),卖4000元(含税)。
厂家已经交了3000÷(1+13%)×13%≈345元的税,这就是你的进项税额。
你卖出去要收4000÷(1+13%)×13%≈460元的税,这就是销项税额。
所以你实际要交的增值税是460-345=115元。
其实呢,这115元就是对1000元增值部分(4000-3000)征收的税。
为啥要搞这么复杂?
有人可能会问,这么算不是很麻烦吗?直接对总销售额征税不就好了。
话是这么说,但增值税有个好处:防止重复征税。
要是按总销售额征税,每个环节都要交一次税,那最后价格就会很高。增值税只对增值部分征税,避免了税上加税的情况。
有意思的是,增值税最终是由消费者承担的。虽然企业是纳税人,但税负实际上转嫁给了买东西的人。
你看超市小票上都有"价税分离",就是把商品价格和增值税分开列出来。这个税最终是消费者买单,企业只是代收代缴。
个人买东西能抵扣吗?
很多人有个误区,以为个人买东西的增值税也能抵扣。错了!
增值税抵扣只适用于企业,个人消费者不能抵扣。你买手机交的增值税就是最终税负,不能找税务局要回来。
只有企业作为一般纳税人,才能凭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进项税。小规模纳税人也不行,他们按简易办法征税。
说白了,个人就是"被割韭菜"的最终环节,企业只是中间过一手。
增值税税率有哪些?
目前我国增值税税率主要有三档:13%、9%、6%。
13%适用于大多数货物,比如手机、家电;9%适用于农产品、交通运输;6%适用于现代服务业。
还有零税率和免税政策。出口商品一般适用零税率,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产品免税。
我踩过的一个坑是,刚开始做生意时搞混了免税和零税率。免税是不征税也不抵扣,零税率是可以抵扣进项税。
建议大家搞清楚自己行业的税率,别因为这个多交冤枉钱。
增值税发票很重要
增值税专用发票就是企业的"下蛋鸡"。没有它,企业没法抵扣进项税,税负就会很重。
但要注意,虚开增值税发票可是违法的。有些企业为了多抵税,搞"花户",结果被查出来罚款又坐牢。
话说回来,现在电子发票普及了,开票方便多了。但也要小心收到假发票,那可就"漂单"了。
总的来说,增值税虽然看起来复杂,但理解了原理就很简单。关键是要分清楚销项和进项,保存好发票。
作为普通消费者,你可能不太关心增值税怎么算。但如果你是做生意的,这个知识就很重要了,能帮你省不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