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到底能不能无限增发?
很多人问我以太坊是不是能无限印钞。说白了这问题很关键。毕竟谁都不想手里的币突然不值钱了。
我查了最新资料。以太坊其实早就不是无限增发了。2022年9月完成合并后完全变了。以前用PoW机制时每年增发量确实不小。现在转成PoS后机制彻底改了。
以前每年增发率大概4%左右。现在变成动态调整。说白了就是没有固定上限。但也不是想发多少就发多少。
合并后的以太坊怎么发新币?
现在以太坊发币逻辑简单多了。主要是奖励给验证节点。但有个关键点:同时还会销毁部分ETH。
这个机制叫EIP-1559。每次交易都要烧掉一部分gas费。烧掉的量有时比新发的还多。这就导致以太坊在某些时段其实是通缩的。
举个例子。2021年8月实施EIP-1559后。高峰期每天能烧掉上万枚ETH。比新产生的还多。所以总量反而在减少。
不过最近市场冷清。销毁量没以前那么猛了。所以又变成温和增发状态。但增发率已经降到1%以下。比以前低多了。
和比特币比起来怎么样?
有人总拿比特币说事。说比特币有2100万上限。以太坊没上限就是不好。这种说法太片面了。
其实呢。衡量货币价值不能只看总量。流通速度、实际使用场景更重要。以太坊作为智能合约平台。需求和比特币完全不一样。
而且以太坊基金会早就明确表示。不会为了增发而增发。货币政策会根据网络需求动态调整。这才是更合理的做法。
我看有些文章还在传老黄历。说以太坊无限增发。其实这些信息早就过时了。都是合并前的老数据。新人容易被带沟里。
普通用户要注意什么?
现在以太坊的货币政策挺健康的。增发率低。加上销毁机制。长期看反而可能通缩。
但话说回来。短期价格还是看市场情绪。FUD一来谁都顶不住。最近熊市很多人抛售。就是因为担心各种问题。
建议大家别光看增发不增发。多关注实际链上数据。比如活跃地址数、TVL这些。比单纯看货币政策更有参考价值。
我之前也踩过坑。光看理论数据没用。得结合市场实际情况。去年有段时间销毁量暴增。但价格还是跌。因为宏观环境太差。
未来会怎么发展?
以太坊团队一直在优化货币政策。Vitalik也多次表态。希望找到更平衡的方案。
有意思的是。现在更该担心的是质押集中度问题。而不是增发。太多ETH被质押在几个大节点手里。这比增发风险更大。
我个人觉得。以太坊的货币政策比很多人想的要严谨。动态调整比死守上限更符合现实需求。
不过新手还是得小心。别听风就是雨。什么"无限增发=归零"这种话太绝对了。加密货币市场哪有这么简单。
说到底。投资前自己做功课最重要。别光看别人说什么。多查官方文档。像ethereum.org就有详细说明。
最后提醒下。交易所里有些币确实无限增发。但以太坊不是。别把其他空气币的问题套在ETH身上。这波FUD传得有点离谱了。
以太坊每年实际增发多少?
早期以太坊每年增发约1872万枚。
这是初始发行量7200万的26%。
2022年完成"合并"后情况变了。
转向权益证明机制后增发大幅减少。
现在每年增发率只有0.3%-0.5%。
具体数字会随网络使用波动。
简单说以前每年增发1800多万。
现在每年只增发几十万。
这个变化挺关键的。
无限增发会不会让价格崩盘?
增发不代表价格一定跌。
关键看需求能不能超过供应。
以太坊有实际应用场景支撑。
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囤积以太坊。
Coinbase持有超4.4亿美元以太坊。
BitMine公司持有约30万枚。
这些真实需求推高了价格。
你看2024年价格就创新高了。
说白了市场认可它的价值。
价格走势比理论更重要。
以太坊和比特币发行机制有啥不同?
比特币总量固定2100万枚。
挖矿奖励每四年减半一次。
最终所有比特币会被挖完。
以太坊没有固定总量限制。
早期每年增发1872万枚。
现在转向PoS后增发很少。
当前年增发率约0.5%。
比特币像数字黄金,总量有限。
以太坊更像数字基础设施。
它支持智能合约和去中心化应用。
所以两者设计理念完全不同。
高盛认为以太坊可能后来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