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能耗太高,电网扛不住
去年我亲自调研过四川几个矿场。说实话,看着几百台机器同时轰鸣,电费单子吓得我手抖。
国家电网数据很直观。2021年比特币全网年耗电量约490亿度。这什么概念?相当于整个阿根廷全国一年用电量。
说白了,挖矿就是用真金白银买电,换一串数字代码。我们这种发展中国家,电力资源得优先保障民生和制造业。
有趣的是,很多矿老板跟我抱怨:"我们用的是弃水电啊!"但实际情况呢?去年云南某矿场被查,他们所谓的"弃水"其实挤占了工业用电指标。
巨鲸们可能不在乎这点电费。可站在国家层面,这种高耗能低产出的产业,确实不符合双碳政策。
二、资本外流风险太大
2021年有个真实案例。某省查出一家矿场,三年内通过比特币转移资产超50亿。这钱最后都流向了境外交易所。
令人担忧的是,矿工赚了币直接卖掉换成USDT。这等于变相鼓励资本外流。外汇储备压力你懂的。
我踩过坑,知道币圈FUD多。但这次国家动真格了。2021年5月国务院直接点名"打击比特币挖矿和交易行为"。
话说回来,禁止挖矿不等于反对区块链。你看央行数字人民币搞得风生水起。区别在哪?可控、可追溯、服务于实体经济。
有些粉丝总问我:"为啥国外能挖,我们不能?"其实欧美矿场都是合规纳税的。我们这里早期矿场90%没注册,偷税漏税严重。
三、金融安全底线不能破
去年有粉丝找我哭诉,在小平台挖矿结果rekt了。这还算轻的。更严重的是,挖矿催生了大量非法集资和传销盘。
gas war期间,矿工之间互相攻击太常见。我见过矿池为了抢块,直接DDOS对手。这种无序竞争,容易引发系统性风险。
令人惊讶的是,2021年某地矿场火灾,烧毁的不仅是设备,还有几万用户的质押资产。这种风险敞口,监管不可能坐视不管。
其实呢,国家早就有预警。2013年就发过通知,说比特币不是真正货币。2017年直接叫停ICO。每次出手都是因为风险累积到临界点。
现在回头看,禁止挖矿反而是救了很多人。我认识的矿圈朋友,转型做合规区块链服务的都活下来了。死扛着去哈萨克斯坦的,今年不少被套牢。
四、未来还有机会吗?
说实话,我最近在研究绿色挖矿方案。用核电余热供暖,顺便挖矿。但这种项目审批太严,小玩家根本玩不起。
好消息是,Web3.0政策在松动。北京上海都在搞数字资产交易所试点。只是挖矿这种重资产模式,短期难翻身。
建议普通玩家别琢磨挖矿了。POS质押、流动性挖矿这些低耗能玩法,才是合规出路。Gate.io新上线的质押产品,年化8%挺香。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币圈七年来,我见过太多人因为违规操作倾家荡产。国家禁止挖矿看似严格,其实是给行业划清安全边界。
你看明白了吗?禁止挖矿不是针对区块链,而是要把野蛮生长的市场,拉回服务实体经济的正轨上来。这才是老韭菜的真心话。
中国禁止比特币挖矿主要出于哪些金融风险考虑?
比特币价格波动太大。你看,一天能涨跌20%以上。普通投资者很容易血本无归。
它容易被用于非法活动。洗钱、逃税、赌博这些事经常用上它。匿名性让监管很困难。
大量资金涌入比特币市场。话说回来,这会分流实体经济的资金。不利于国家经济健康发展。
其实呢,比特币不受任何国家控制。这跟我们的金融监管体系相冲突。所以必须加强管控。
比特币挖矿对能源消耗和环境有哪些具体影响?
比特币挖矿特别费电。剑桥大学数据显示,它每年用电133.68太瓦时。说白了,这比瑞典全国用电还多。
大部分电力来自煤电。火力发电会产生大量碳排放。这跟我们的碳中和目标背道而驰。
矿场集中在某些地区。比如内蒙古、山西这些地方。结果当地电力供应紧张,影响正常生活用电。
电子垃圾问题也不小。矿机更新快,淘汰设备处理麻烦。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
所以国家要保护环境。禁止挖矿是必然选择。绿色发展才是未来方向。
中国在禁止比特币挖矿的同时,如何发展自己的数字货币?
我们有自己的数字人民币。这是央行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跟纸币一样值钱,但使用更方便。
数字人民币已经试点好几年了。很多城市都能用了。比如深圳、苏州这些地方。
它有可控匿名的特点。既保护隐私,又防止洗钱。比比特币安全多了。
离线支付功能很实用。没网络也能转账。这解决了移动支付的一个痛点。
国家在稳步推进数字货币。话说回来,这是金融体系的升级。跟比特币完全不是一个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