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产品真不少,别被割韭菜了
说实话,现在互联网金融产品太多了。我写了7年金融文章,每天都被问"这产品能不能买"。今天就给你捋一捋主流产品,避免踩坑。
互联网金融产品主要分几大类。第一类是网络支付工具。支付宝、微信支付这些不算,我说的是它们背后的理财产品。余额宝是典型,七日年化收益现在才1.8%左右。还有零钱通,收益差不多。说白了就是货币基金,风险低但收益也低。
第二类是网络借贷产品。借呗、微粒贷这些。话说回来,这类产品要小心。我见过太多人因为"花户"操作被银行拉黑。AB贷更坑,一个身份证能搞出好几笔贷款。去年就有粉丝被套进去,差点房子都保不住。
基金和保险产品线上化是大趋势
基金这块特别热闹。蚂蚁财富、京东金融都在推基金。重点说下"基金投顾",就是平台帮你配基金组合。但要注意,有些平台把高风险产品包装成稳健型。我踩过这个坑,写过一篇文章专门吐槽。
互联网保险最近也火。百万医疗险、重疾险都能在线买。但有个坑叫"免赔额",很多人没看清楚条款。去年有个粉丝买了医疗险,生病住院才发现有1万免赔额。保险这事不能马虎,"被保险人"信息填错都不理赔。
股票和期货的线上玩法变了
股票开户现在基本都线上化了。但新手要注意,有些平台诱导你频繁交易。这就是"割韭菜"。我建议新手先模拟盘练手,别一上来就真金白银。
期货更危险。有些平台搞"买多"、"卖空"的杠杆玩法。我见过有人一夜爆仓。"漂单"、"套牢"这些词新手可能不懂,但实际发生时特别痛苦。
有趣的是,现在连黄金都能线上炒了。纸黄金、黄金ETF都有。但价格波动大,小白容易"踏空"。
最新趋势:数字人民币和智能投顾
数字人民币最近挺火。试点城市越来越多,但实际应用场景还不多。我试过几次,感觉和支付宝差不多,但更安全。
智能投顾是个新玩意。平台根据你的风险偏好自动配资产。听起来很美,但算法不一定靠谱。"资产配置"不是简单分散投资,要考虑相关性。我看过一些平台的组合,其实没啥技术含量。
令人担忧的是,现在有些P2P改头换面又来了。打着"区块链"、"元宇宙"旗号集资。记住,收益超过6%就要警惕,超过10%本金都可能不保。
怎么选产品?我的实战经验
在我看来,选互联网金融产品要把握三点。第一,看牌照。没金融牌照的直接pass。第二,看资金流向。搞不清钱去哪了的别碰。第三,看历史收益。太稳定的可能是骗局。
其实呢,互联网金融产品本质还是金融。平台再炫,底层逻辑没变。高收益必然伴随高风险,这是铁律。
我建议新手从货币基金开始。等熟悉了再考虑债券基金。股票和期货真不适合小白。说白了,想赚快钱的最后都成了"下蛋鸡"。
最后提醒下,别被高收益迷惑。去年有个"养老理财"产品,宣传8%收益,结果跑路了。金融这行,慢就是快。稳稳当当做"复利",比追求暴利靠谱多了。
记住,互联网金融产品是工具,关键看你怎么用。别让工具牵着鼻子走,那才叫真正的"老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