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本聪的神秘面纱
比特币不是突然冒出来的。2008年金融危机那会儿,华尔街垮了。老百姓对银行失去信任。就在这时候,一个叫中本聪的人出现了。
中本聪到底是谁?到现在还是个谜。有人说是个日本人。有人说是一群人。甚至有人说就是某位密码学大牛。我写过十几篇分析文章。到现在也没搞清楚。
2008年10月31日。中本聪发了一封邮件。标题是《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这封邮件成了白皮书。里面讲了怎么用区块链技术解决"双花问题"。
2009年1月3日。比特币创世区块诞生。上面刻着泰晤士报的头条:"财政大臣处于第二次救助银行的边缘"。这明显是在讽刺传统金融系统。
有趣的是。早期挖矿用普通电脑就行。现在呢?得用专业矿机。电费都够吓死人。我第一次挖比特币时。电脑风扇差点烧了。
以太坊:不只是币的故事
比特币解决了钱的问题。但开发者Vitalik Buterin觉得不够。他想要更强大的东西。
Vitalik是个神童。19岁就到处写区块链文章。他发现比特币脚本语言太受限。不能做复杂应用。于是2013年他提出了以太坊概念。
以太坊白皮书写得比比特币详细多了。重点是智能合约。简单说就是自动执行的合同。不用找中间人。这个想法太牛了。
2014年。以太坊搞了个ICO。筹了3.1万比特币。按现在价格算。值好几十亿美金。当时很多人不看好。现在看真是打脸。
令人惊讶的是。以太坊差点就黄了。2016年DAO事件。黑客偷了5000万美金。社区差点分裂。最后硬分叉救了场。这事让我学到。区块链项目也得有应急方案。
两个项目的本质区别
很多人搞混比特币和以太坊。说白了。比特币是数字黄金。以太坊是世界计算机。
比特币上限2100万枚。设计简单。就为了储值和支付。以太坊没上限。gas费经常让人rekt。但能跑各种DApp。
我经常跟粉丝说。比特币像现金。以太坊像应用商店。一个管钱。一个管程序。虽然现在以太坊也在搞通缩。但定位还是不一样。
gas war这事太常见了。NFT火爆那会儿。转账费比转账金额还高。新手直接被吓跑。我写过攻略教大家怎么省gas。但很多人还是看不懂。
市场怎么看这两个老大哥
现在比特币市值还是老大。但以太坊生态更活跃。DeFi、NFT基本都在以太坊上。
巨鲸们操作不一样。比特币巨鲸喜欢长期持有。以太坊巨鲸经常短线操作。这跟两个网络特性有关。
FUD满天飞的时候。比特币更稳。毕竟大家当数字黄金看。以太坊波动大点。但潜力也大。我个人更看好长期发展。
话说回来。新手别光听别人说。自己得研究。我见过太多人因为FUD恐慌抛售。结果少赚几倍。
给新手的真心话
玩加密货币。安全第一。交易所选Binance或者OKX都行。但记住别把币放交易所太久。
钱包我推荐Ledger。虽然贵点。但安全。我曾经冷钱包操作失误。差点把私钥删了。吓出一身汗。
市场总在变。别信所谓"必胜策略"。我写了7年文章。见过太多项目起来又垮掉。
说白了。比特币和以太坊都是革命性发明。但别All in。投资要分散。安全要上心。
最后提醒。加密货币风险高。别用救命钱玩。我粉丝里有人一夜暴富。也有人亏得想哭。理性最重要。
比特币和以太坊的技术原理有何不同?
比特币是最早的加密货币。说白了就是电子现金。系统设计非常简单。主要用来做点对点转账。脚本语言功能很基础。只能处理基本交易逻辑。
以太坊完全不一样。它不只是个货币。更像是个应用平台。核心功能是智能合约。开发者能写复杂程序。这些程序自动执行不用管。账户模型也不同。直接显示余额更直观。所以更多项目选择它。你看现在新项目。大部分都在以太坊上。
以太坊的智能合约功能如何改变了区块链应用的开发?
以前区块链只能做简单转账。现在情况大不同了。智能合约带来革命性变化。开发者能构建各种应用。程序自动运行不需要中间人。
DeFi就是个典型例子。还有NFT市场也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现在每天都在发生。金融、游戏、社交都能实现。其实呢,区块链从单纯转账。变成了完整生态平台。你看现在有多少应用。都在以太坊上运行。
为什么企业开始囤积以太坊而非仅仅持有比特币?
企业现在眼光更长远了。不只看中比特币价值。更看重以太坊的实用性。因为它能创建专属代币。还能构建自己的社区。
知识库提到,Coinbase持有4.4亿美元以太坊。BitMine持有超10亿美元。这些公司相信长期价值。说白了,比特币像数字黄金。以太坊是技术基础设施。
以太坊让企业能做更多事。比如发代币激励用户。或者开发去中心化应用。企业觉得这更有前景。所以越来越多公司开始囤积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