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房不认贷到底是个啥?
最近好多粉丝问我认房不认贷的问题。说实话这个词挺拗口的。但理解了你就知道它对买房有多重要。
认房不认贷就是银行在给你办房贷时。只看你名下有没有房子。不管你之前有没有贷款记录。这个政策直接影响你的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
你看啊。以前很多城市执行的是"认贷不认房"。只要你有贷款记录。哪怕房子卖了。再买房还是按二套房算。首付要60%-70%。现在改成认房不认贷。只要你名下没房子。哪怕你之前贷过款。也能按首套房算。
我去年就帮一个粉丝处理过这事。他之前贷款买过房。后来把房子卖了。结果再买房时银行说他是二套房。他差点多掏了30万首付。后来政策一改。他立马就能按首套房办理了。
为什么突然改政策?
其实呢。各地政府想刺激房地产市场。让真正需要房子的人能轻松点买房。特别是改善型需求的人。卖了旧房想买新房的。
我查了最新消息。2023年8月多个城市已经实施这个政策。包括广州、深圳、上海等一线城市。说白了就是给楼市打一针强心剂。
不过要注意。各地执行细节有差别。比如北京上海对"房"的定义可能不同。有的看本市。有的看全国。你得问清楚当地银行的具体规定。
对普通人有啥影响?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首付比例。以前二套房首付要60%。现在可能降到30%。能省下一大笔钱。
贷款利率也有变化。首套房利率一般比二套房低0.5-1个百分点。20年下来能省十几万利息。
但是呢。政策也有副作用。有些人可能会借机炒房。把房子卖给亲戚。自己名下没房了再买。这种操作现在被银行盯得很紧。小心被查出来影响征信。
我还听说有中介教客户"花户"。就是把房子登记在不同人名下。想钻政策空子。这风险可大了。轻则贷款被拒。重则可能涉及法律问题。
怎么判断自己能不能享受政策?
关键看三点。第一。你名下现在有没有住房。第二。房子是不是在你个人名下。第三。当地具体执行细则。
建议你先去查查个人名下房产情况。带上身份证去房管局拉个证明。别光听中介说。自己确认才靠谱。
我还碰到过这种情况。有人以为离婚后房子归对方。自己就没房了。结果银行查到婚内房产也算。所以啊。这种情况最好提前咨询专业人员。
未来会怎么变?
说实话。楼市政策变化太快。我这7年看过太多次调整了。今天利好明天收紧。很正常。
但我觉得。认房不认贷可能是阶段性政策。等市场稳定了。说不定又要调整。所以刚需该买还得买。别总等着政策。
最后提醒大家。买房不是小事。别光听中介忽悠。自己多做功课。该查征信查征信。该问银行问银行。
毕竟房子是"下蛋鸡"。不是"割韭菜"的工具。用好政策能改善生活。乱来可能把自己"套牢"。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