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别被标题党忽悠了,大宗交易根本没叫停
最近看到不少粉丝问"大宗交易是不是被国家叫停了"。我得说,这纯属误解。大宗交易不仅没叫停,2024年交易量还挺活跃。上交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A股大宗交易日均成交约110亿元,占全市场成交额的2.9%。
我注意到这个问题的根源是很多人把"大宗交易"和"大宗商品交易"搞混了。前者是股票市场的大额股票买卖机制,后者是银行提供的原油、天然气等商品衍生品投资。2020年"原油宝"事件后,工行、浦发等银行确实暂停了账户原油、天然气等产品,但这和股票大宗交易完全不是一回事。
说白了,你看到的"叫停"新闻,90%都是在说银行的商品交易业务。证监会1月4日还专门辟谣,澄清"商品期货市场量化交易被叫停"是不实消息。国家没叫停大宗交易,只是在规范市场。
二、大宗交易规则有变化,但核心机制没变
2024年大宗交易确实有新变化,但都是优化不是叫停。最明显的是北交所12月出台的减持新规,要求大股东通过大宗交易减持也要提前15天预披露。之前有漏洞,股东可以通过大宗交易悄悄减持不公告。
我看有同行写文章说"大宗交易凉了",这纯属危言耸听。实际上,大宗交易的核心门槛没变:上交所还是30万股或200万元,深交所30万股或200万元,科创板20万股或2000万元。交易时间也还是9:30-15:30。
有趣的是,现在大宗交易更规范了。以前接盘方拿到股票T+0就能卖,现在大股东减持的接盘方要锁定6个月。我有个客户上个月通过大宗交易接了某科技股,本来想次日就抛,结果发现要锁6个月,差点没气死。
三、大宗交易为啥被误传"叫停"?三个原因说透
令人担忧的是,为啥会有"大宗交易被叫停"的谣言?我觉得主要有三点:
第一,媒体标题党。看到银行停了商品交易,就写成"大宗交易被叫停"。其实这两码事,但普通投资者分不清。我昨天还看到某自媒体写"国家全面叫停大宗交易",点击进去发现说的又是银行原油业务。
第二,新规让部分机构暂停业务。2024年锁定期要求出来后,有些接盘机构确实观望了。比如上海某大宗交易机构朋友说,以前一周能清仓,现在要锁半年,他们得重新算账。但这只是市场调整,不是制度被叫停。
第三,大宗交易信息披露更严格了。交易所现在要求每笔交易都公布买卖方营业部,不像以前那么隐蔽。有些游资觉得"不好玩"了,就散播谣言。
说白了,大宗交易就像菜市场的大宗批发,国家没关市场,只是加强了管理。你不能因为菜市场要求摊贩挂营业执照,就说菜市场被取缔了吧?
四、投资者该咋办?三个实用建议
面对这些谣言,散户该怎么应对?我给三个接地气的建议:
1.别慌。大宗交易没叫停,你看到的"折价15%捡便宜"机会还在。但要注意,高折价(>15%)+游资席位接盘的,次日低开概率超70%。我上周就躲过一劫,某医药股大宗交易折价18%,我直接避开,结果第二天跌了9%。
2.学会看大宗交易数据。现在交易所官网和同花顺都有实时监控,重点关注机构专用席位连续买入的。比如7月某科技股被机构连续3天接盘,后面涨了28%,这就是信号。
4.别想着"割韭菜"。现在大宗交易越来越规范,想靠信息差赚快钱难了。建议散户关注长期价值,大宗交易只是参考指标之一。我粉丝群里有个老铁,光盯着大宗交易做T,结果把好股洗出去了,可惜。
其实呢,大宗交易就像股市的"暗箱",但国家没关这个暗箱,只是装了监控。对我们散户来说,关键是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看是谁在交易,而不是盲目跟风。记住,真正的机会永远留给懂规则的人,而不是听信谣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