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产品到底有多大的风险?
最近老有粉丝问我资管产品风险大吗。说实话这问题真不好一概而论。
资管产品种类太多了。银行理财、信托计划、私募基金都算资管产品。每个产品风险天差地别。
你去银行买个R2级理财,风险低得跟余额宝差不多。但要是去买个高收益私募,那可能随时被套牢。
资管新规实施后,产品都不保本了。以前银行理财说"稳健收益",现在都得看产品说明书。
我在券商干了七年,见过太多人被"预期收益率"忽悠。说白了这词就是障眼法,实际收益可能差很远。
不同类型资管产品的风险真相
银行理财现在分五个风险等级。R1最低,R5最高。大多数普通人买的是R2级。
R3级以上就要注意了。这类产品可能投股票、期货,波动很大。牛市还好,一遇熊市净值可能腰斩。
信托产品门槛高,100万起投。但别以为门槛高就安全。去年就有信托产品暴雷,投资人血本无归。
私募基金更复杂。有些私募玩"老鼠仓",自己先建仓再忽悠客户跟风。这种风险最大。
我在文章里写过,资管产品最大的坑是"预期收益率"。销售员总说"年化5-8%",其实呢,可能连3%都不到。
如何识别高风险资管产品?
看产品投向是最关键的。如果说明书里写"主要投资于权益类资产",那风险肯定高。
再看杠杆比例。有些产品加了5倍杠杆,市场一波动就可能破位。这种产品千万别碰。
还要注意产品期限。封闭期越长,流动性风险越大。急用钱时想赎回?门都没有。
资管新规后,所有产品都要净值化。不像以前固定收益,现在每天都能看到浮亏。
我在券商营业部见过太多投资者,看到净值下跌就慌得不行。其实短期波动很正常,长期持有才是王道。
普通人该怎么选资管产品?
第一,认清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 别看见高收益就冲动。要是一跌就睡不着觉,还是买低风险产品吧。
第二,别只看收益,要看风险等级。 银行理财风险等级都写在产品说明里,R3以上要慎重。
第三,分散投资。 别把所有钱都扔进一个产品。资产配置才是硬道理,鸡蛋别放一个篮子里。
我记得去年有个粉丝,把养老金都买了高收益理财。结果产品暴雷,差点抑郁。所以啊,投资千万不能上头。
资管产品风险大不大,关键看你怎么选。选对了是"下蛋鸡",选错了就是"割韭菜"。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投资前多做功课,别光听销售员忽悠。真有什么不懂,可以再问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