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小编建议:月薪1万实际到手大概7900-8500元
很多人问我工资1万到底到手多少钱。说白了不是简单扣20%。我刚入行时也搞错过这事儿。今天手把手教你算。
我查了最新政策。2025年个税起征点还是5000元。工资要扣五险一金后才算应纳税所得额。所以第一步得算出你的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月收入-5000-五险一金个人部分-专项附加扣除
举个例子。小王月薪1万。五险一金个人交2000。没专项附加扣除。那他的应纳税所得额就是10000-5000-2000=3000元。
个税计算公式其实很简单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税率表是超额累进的。3000元落在第一档。税率3%。速算扣除数0。
所以小王要交个税=3000×3%-0=90元
实际到手=10000-2000-90=7910元
注意。很多人以为工资1万就按1万算税。其实错了。得先减五险一金再减5000起征点。
如果小王有房租专项附加扣除1500。那应纳税所得额变成1500。个税才45元。到手能多1000多。这钱不拿白不拿啊。
常见误区得避开
我见过太多人被"割韭菜"。公司HR说扣税都是系统算的不用管。其实可以自己核对。
第一误区:以为年终奖单独计税划算。2025年还是可以选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计税。但要看哪种方式更省。
第二误区:专项附加扣除不填。房贷房租子女教育这些都能抵税。填了就是白捡钱。
第三误区:以为年终奖多就多交税。其实存在"临界点"问题。多发1块钱可能多交几千税。这叫"年终奖陷阱"。
自己算税其实不难
我教粉丝一个土办法。工资减5000再减五险一金。剩下的钱:
不超过3000 按3%
3000-12000 按10% 减105
12000-25000 按20% 减555
你看小王3000刚好卡在第一档。要是4000呢?那就是4000×3%=120。比3000多1000但只多30块税。
提醒。五险一金交得多反而可能少交税。但别为了少交税故意多交五险一金。得算总账。
最后说点实在的
我在券商干了7年。发现普通打工人最容易"踏空"的省钱机会就是个税。该填的专项附加扣除不填。等于把钱白送给税务局。
其实个税APP就能填。三分钟搞定。别等到年底才发现能退几千块。
还有啊。工资卡里突然少钱别慌。先查个税APP。有时候是公司算错了。我粉丝就有过公司多扣税的案例。
说白了月薪1万到手不到8千很正常。但要是低于7500就得查查是不是被"割韭菜"了。该要的退税一分都不能少。
记住这个公式: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以后发工资条自己就能算。不用老问财务。毕竟钱是自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