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化23.4%是什么概念
很多粉丝最近都在问年化23.4%收益的事。说白了就是投1万块一年能赚2340块。这数字看着挺诱人对吧?但先别急着冲。
我做了7年财经博主。见过太多人被高收益迷了眼。先说清楚年化收益率怎么算。年化就是把短期收益折算成一年的结果。比如产品说年化23.4%。意思是一年下来理论收益。
但注意啊。这23.4%是理论值。实际可能打折扣。有些平台会玩文字游戏。把短期高收益包装成年化数字。其实根本拿不到。
一万一月到底赚多少
现在算正题。年化23.4%。一万一月能拿多少。我拿计算器按了三遍。
简单算法:23.4%除以12个月。每月1.95%。1万块乘以1.95%。等于195块。
有些老司机会说该算复利。但说实话。市面上90%的产品都按简单利息算。特别是短期理财。真要复利计算的话。每月只有178块左右。
我去年写过类似文章。当时就有粉丝杠。说必须按复利。其实呢。普通投资者根本不用纠结这个。平台怎么算就怎么算。
高收益背后的风险
年化23.4%什么水平?说出来吓你一跳。银行大额存单才3%左右。余额宝现在2%都不到。这23.4%高出七八倍。
我查了最近数据。能到20%以上的基本是高风险产品。比如某些P2P。或者虚拟货币。去年有个粉丝跟我哭诉。投了个25%的产品。结果平台跑路。本金全没了。
说白了。超过8%的收益就要警惕。超过15%基本就是割韭菜。23.4%这数字。大概率是营销噱头。要么收益不稳定。要么有隐藏费用。
小心这些套路
最近发现新套路。有些平台把"预期收益"标成年化。实际到期可能只有5%。还有玩"阶梯收益"的。前三个月高收益。后面直接腰斩。
我踩过这种坑。三年前推荐过一款产品。年化标22%。结果半年后降到8%。粉丝天天私信骂我。从那以后我写文章都加免责声明。
更坑的是"AB贷"模式。表面收益高。实际扣各种服务费。最后到手可能连5%都不到。我朋友就中招了。以为捡了便宜。结果被套牢半年。
普通人该怎么选
说点实在的。年化5%以上的产品。基本要锁定期。3个月到1年不等。急用钱的话千万别碰。我见过太多人因为急用钱提前赎回。手续费比收益还高。
建议分散投资。5万以下资金。30%放货币基金。40%买国债逆回购。剩下的可以试试指数基金定投。别老盯着高收益。踏空总比套牢强。
最后提醒一句。看到年化20%以上的产品。先问自己三个问题。谁在背后兜底?钱到底投哪了?收益来源靠谱吗?答不上来就赶紧跑。
说实话。现在市场不好做。老司机都开始保守了。与其追高收益。不如保住本金。毕竟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