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去年同比怎么计算?老司机手把手教你算,投资理财必备技能

作者: 区块链-小张 2025-09-19

很多粉丝最近私信问我,股票软件里看到的"同比增长"到底咋算的。说实话,这问题看着简单,但真有不少人搞混了。我刚入行时也踩过坑,差点被当成"韭菜"割了。

与去年同比怎么计算?老司机手把手教你算,投资理财必备技能

同比到底是啥意思?

同比就是跟去年同一个时间段比。比如现在9月,就跟去年9月比。不是跟上个月比,那是环比。很多人把同比和环比搞混,结果投资决策全错了。

你看财报时,经常看到"营收同比增长20%"。这话啥意思?就是今年这个季度比去年同一个季度多了20%。说白了,就是排除了季节性影响,看真实增长。

我见过不少新手,一看到"增长"就冲动买股票。其实呢,得先搞清楚是同比还是环比。去年疫情严重,今年恢复性增长看起来很高,但实际可能没那么香。

与去年同比怎么计算?老司机手把手教你算,投资理财必备技能

计算公式其实很简单

同比增长率=(本期数-去年同期数)/去年同期数×100%

举个例子。你去年9月赚了1万,今年9月赚了1.2万。那同比增长就是(1.2-1)/1×100%=20%。

有些平台会直接显示百分比。但你自己算的话,记住分母一定是去年同期数。分母搞错了,结果就全歪了。

我之前帮一个粉丝看他的基金收益。他以为自己赚了30%,结果一算同比才10%。因为去年市场太差,基数低,看起来增长高。这种就是典型的"低基数效应"。

与去年同比怎么计算?老司机手把手教你算,投资理财必备技能

同比为啥比环比更靠谱?

环比是跟上个月比,但受季节影响太大。比如春节前消费猛增,环比肯定高。但这不代表真实增长。

同比就排除了这个干扰。你看零售数据,春节在1月还是2月,对环比影响很大。但同比就能看出真实消费趋势。

有趣的是,很多财经媒体故意模糊同比环比。有时候数据不好看,就用环比来"美化"。这种套路我见多了,说白了就是"文字游戏"。

去年有家电商大促,环比增长50%,看起来很猛。但一查同比,其实只涨了5%。因为前年大促更疯狂。这就是典型的"环比陷阱"。

实操中常犯的错误

第一个错误是分母为零。去年没数据,今年有数据,同比增长率算出来是无穷大。这种数据根本没意义。

第二个错误是口径不一致。比如公司合并了,今年数据包含新公司,去年没有。这样比出来的同比,水分很大。

我在券商实习时,就见过分析师故意用这种手法"美化"数据。说白了,就是给数据"化妆"。

第三个错误是忽略通胀。名义增长20%,但通胀15%,实际增长才5%。很多小白只看名义数字,结果"被套牢"。

投资中怎么用好同比数据?

看财报时,重点关注核心业务的同比。别被"其他收入"忽悠了。有些公司主业不行,靠卖资产撑业绩。

我一般会连续看5个季度的同比。短期波动很正常,但趋势能说明问题。如果连续3个季度同比下滑,那得警惕了。

有趣的是,有些行业有周期性。比如白酒,一季度通常是淡季。只看一季度同比可能误判。得结合行业特性来看。

还有个技巧,看同比的同时看环比。双指标对照,更能看清趋势。比如同比高但环比降,可能增长在放缓。

自己动手算才靠谱

别光看别人给的数字。自己拿计算器算一遍。上市公司数据有时会"漂单",小调整大不同。

我习惯把数据做成表格。左边放本期数,右边放去年同期数。这样一目了然。

话说回来,同比只是参考指标。不能单看这个做决策。还得结合行业、政策、市场情绪综合判断。

去年有只股票,同比数据很好,但因为行业政策变化,最后还是大跌。这就是只看数据不看大局的后果。

所以啊,与去年同比怎么计算不难。难的是理解背后的逻辑,别被表面数字忽悠。这才是投资的真本事。下次看数据时,记得多问一句:这个同比,真的靠谱吗?

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