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3月到6月。个税退税季来了。好多朋友问。退税能退多少钱怎么算。今天我就掰开揉碎讲清楚。其实呢。退税不是天上掉馅饼。是你自己多交的钱。税务局还给你。说白了就是多退少补。
退税到底怎么算出来的
退税金额很简单。应退(补)税额 = 年度综合所得应纳税额 - 年度已预缴税额。如果结果是正数。你得补税。负数就是退税。别被公式吓到。我用大白话解释。
年度综合所得包括工资。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先减去6万基本减除费用。也就是每月5000。再减去三险一金。还有专项附加扣除。最后乘以税率。减去速算扣除数。就是你该交的税。
话说回来。很多人搞不清专项附加扣除。2024年标准有变化。子女教育每月2000。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也是2000。继续教育有不同标准。住房贷款利息每月1500。住房租金看城市。最高2400。赡养老人每月3000。大病医疗自己算。
举个例子。小王年收入15万。三险一金2万。有一个孩子上小学。房贷在还。他能退多少?计算:15万-6万-2万-2.4万(子女+房贷)=4.6万。税率10%。速算扣除数2520。应纳税额4600-2520=2080元。如果已预缴3000。能退920元。
为什么有人退税多有人退税少
退税多少主要看三点。一是收入高低。二是扣除项目全不全。三是预缴税和实际税差多少。高收入人群可能补税。中低收入往往退税。
令人担忧的是。很多人不知道自己能享受哪些扣除。比如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租金。这些没填就等于放弃钱。还有人填了但证明材料不全。退税被驳回。白高兴一场。
其实呢。专项附加扣除每年都要确认。12月得操作一次。不然第二年按老数据算。可能少退税。我去年就忘了确认租房信息。少退了八百多。血的教训啊。
退税小技巧别错过
想多退税。记得填全专项附加扣除。特别是新政策。2024年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提标了。赡养老人额度也提高了。别让这些"下蛋鸡"飞了。
还有。年终奖计税方式二选一。单独计税可能更划算。但得自己选。系统默认合并计税。我有个粉丝没注意。多交了两千多。心疼死。
令人惊讶的是。有些人以为退税是额外收入。其实不是。是你自己交多的钱。话说回来。如果全年收入不超过6万。基本都能全额退税。因为6万是免征额。
常见误区要避开
第一个误区。退税越多越好。其实不一定。可能你该交的税没交足。税务局会让你补。补税还有滞纳金。得不偿失。
第二个误区。随便填扣除项目。大数据时代。假信息一查就露馅。可能被列入重点关注名单。以后办贷款都麻烦。别为了小钱栽跟头。
第三个误区。认为退税需要手续费。正规渠道退税不收任何费用。凡是说要收钱的都是骗子。记得保护个人信息。
在我看来。个税退税是政策红利。但得合规操作。我见过有人为了多退税搞"花户"。结果被查。得不偿失。税务不是儿戏。
最后提醒。6月30日是截止日。别拖到最后。系统可能拥堵。填错也没时间改。话说回来。退税虽好。但理性申报最重要。别想着"割韭菜"税务局。老老实实申报。该退的一分不少。
其实呢。个税制度越来越人性化。专项扣除越来越细。就是希望减轻大家负担。但规则复杂。容易漏掉。建议每年花半小时认真核对。几百块可能就回来了。毕竟钱是自己的。省下的就是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