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交易这行最怕的不是亏钱
很多新手以为量化交易最怕亏钱。其实呢。亏钱在交易里很正常。真正让量化团队睡不着觉的是模型失效。我见过太多人砸几百万做策略。结果行情一变就全完了。
量化交易说白了就是靠数据说话。但数据也有坑。最怕的就是过拟合。啥意思?就是你的策略在历史数据上表现贼好。但一实盘就拉胯。这种情况我管它叫"纸上谈兵"。
你看那些小白。搞个策略回测收益200%。兴奋得不行。结果实盘一个月就套牢。为啥?因为历史不会简单重复。市场总在变。
黑天鹅事件才是致命伤
量化交易最怕的其实是黑天鹅。2020年3月美股四次熔断。很多量化基金当天就爆仓。模型根本没考虑过这种极端情况。
我认识一个朋友。做高频量化。天天赚小钱。结果遇到一次闪崩。一天亏掉半年利润。这种行情下。系统可能疯狂漂单。想停都停不下来。
量化策略就像个精密仪器。但市场偏偏不按套路出牌。当所有人都用类似模型。很容易集体踏空或者踩踏。
交易成本能把利润吃干抹净
很多人忽视交易成本。高频策略尤其明显。你以为赚了0.5%。结果手续费和滑点吃了0.3%。长期下来。复利效应变成负的。
特别是A股。印花税、佣金、过户费。加起来不低。量化交易频繁操作。这些成本累积起来很吓人。我算过一笔账。年化交易1000次以上。成本能吃掉30%收益。
有的平台还搞AB贷那套。表面费率低。暗地加收费用。量化交易就怕这种隐形成本。
技术故障比市场风险更可怕
量化交易最恐怖的不是亏钱。而是系统出问题。我听说有家公司。服务器宕机两小时。直接损失上千万。
网络延迟、程序bug、数据源错误。这些都可能让策略乱套。更可怕的是老鼠仓。内部人利用量化系统漏洞。提前获取交易信息。
有些新手自己写代码。不懂运维。半夜系统崩溃了。连重启都不会。等天亮再看。已经破位止损了。
市场结构变化让策略集体失效
量化交易最怕市场生态变化。比如注册制改革。或者外资大量进出。原有规律全变了。
2015年股灾后。很多量化策略完全失效。因为市场参与者结构变了。散户减少。机构增多。波动率特征完全不同。
现在A股越来越成熟。窄幅震荡变多。趋势策略很难赚钱。很多团队不得不转型。但转型又面临新风险。
别被高大上名词忽悠了
量化交易不是印钞机。我见过太多人被"人工智能""大数据"这些词忽悠。砸钱入场。结果发现连基础数据都不准。
说白了。量化就是工具。工具再好也得看人用。市场永远在变。没有永远赚钱的模型。关键是做好资产配置。别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
量化交易最怕的其实是盲目自信。以为机器比人聪明。但市场永远 smarter。我建议新手先用小资金试水。等真正理解风险再加码。
记住。在金融市场。活下来比赚快钱更重要。量化交易不怕亏钱。怕的是不知道为什么亏。这才是老司机们真正担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