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英文搞懵?这情况我太熟了
说实话我刚入行也踩过这坑。用户来找我问理财问题。结果平台跳出一堆英文。看得人脑壳疼。你骂"你他妈有病吧英文"太正常了。谁遇到都火大。
我上次帮粉丝开港股账户。页面全是英文术语。人家直接打电话骂我。说好的中文服务呢?其实呢平台就是想糊弄小白。割韭菜套路玩得溜。
为啥金融平台爱用英文装X
割韭菜第一招就是语言壁垒。你看那些"Margin Call""Short Position"。说白了就是套牢和买多。非要用英文显得高大上。
银行APP最过分。转账页面突然蹦出"Insufficient Funds"。用户哪懂这是余额不足。直接踏空操作。最后破位亏钱。
支付宝好歹有中文提示。某些小券商就恶心了。交易失败只显示"Error 404"。粉丝私信问我:这特么是啥意思?我说兄弟这是系统抽风。
三招教你治服英文流氓
第一招开手机翻译。我安卓机长按屏幕就翻译。苹果用户点设置-通用-语言。改成中文完事。别信那些说改不了的花户。
第二招记住5个关键词。"Buy"是买入,"Sell"是卖出,"Balance"是余额,"Fee"是手续费,"Pending"是处理中。其他都是老鼠仓在忽悠你。
第三招直接打电话骂客服。上次我帮粉丝投诉某外汇平台。客服扯什么国际惯例。我直接说:你再不说人话我找银保监会。结果秒切中文服务。
老司机血泪教训
2019年我玩美股漂单。页面显示"Order Rejected"。以为系统故障重下了单。结果半夜收到短信成交了。第二天开盘直接洗盘。亏了三个月稿费。
现在我所有平台都设中文。连交易软件都打补丁。粉丝说我 paranoid(偏执)。但经历过被保险人条款全是英文的坑。谁还敢信这些鬼画符。
话说回来。金融说到底服务普通人。整些英文装什么大尾巴狼。上次某银行推AB贷。合同用拉丁文写"ad referendum"。翻译过来就是"说了不算"。这不纯粹耍人嘛。
你遇到的具体啥情况?是开户还是交易?我马上给你支实用招。别跟这些平台置气。他们就等着你犯错呢。记住啊,真正的好平台,连奶奶都能看懂操作界面。这才是真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