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激励不是白给的馅饼
最近收到不少粉丝提问。问股权激励员工要不要自己掏钱。这个问题挺实在。很多职场新人以为股权激励就是公司送股票。其实呢,这事儿没那么简单。
股权激励分好几种方式。常见的有期权、限制性股票、股票增值权。每种方式员工付出的成本不一样。有的要真金白银掏钱。有的前期不用花钱。但后期可能有坑。
说白了,如果是股票期权。员工通常要按行权价买公司股票。这个价格比市场价低。但还是要自己出钱。比如行权价10块。你得先掏10块买1股。等股票涨到20块再卖。赚10块差价。
限制性股票不用马上掏钱
限制性股票就不太一样。公司直接给员工股票。但设置锁定期。这期间不能卖。锁定期一过。股票才能流通。
有意思的是。很多公司发限制性股票。员工前期不用掏钱。但要交个税。有些公司帮员工垫税。但最后还是从工资里扣。等于变相要钱。
我见过不少案例。员工拿到限制性股票。以为捡了便宜。结果锁定期结束。股价跌了。还要倒贴税钱。这叫套牢加被割韭菜。太惨了。
股票增值权最省事但也最坑
股票增值权比较特殊。员工不用真买股票。只拿股价上涨的部分收益。听着很美。但实际到手的钱可能很少。
令人担忧的是。这种模式下。公司说白了就是发奖金。但美其名曰股权激励。员工既不持股。也没有投票权。纯纯的下蛋鸡模式。
有些公司玩花样。搞AB贷式股权激励。让员工借钱买股票。结果市场一波动。员工踏空又漂单。两头挨打。
要不要参与得看这三点
在我看来。股权激励不是人人都该要的。得看三个关键点。
第一看公司质地。创业公司破位风险大。大公司窄幅震荡没意思。得找个成长性好的。
第二看行权条件。有些公司设置天价业绩目标。根本完不成。等于画饼。
第三看税务处理。很多员工忽略了税务成本。到手收益大打折扣。甚至倒贴钱。
举个例子。去年有粉丝问我。公司给期权要不要接。我让他算了笔账。发现行权价加上税。成本比二级市场还高。果断放弃。现在看是对的。那公司股价跌了40%。
老司机的实在建议
所以朋友们。股权激励不是免费午餐。有的要真金白银掏钱。有的前期不用但后期有坑。
建议大家拿到方案先做三件事。一找财务算真实成本。二查公司过往履约情况。三看同行业对比数据。
话说回来。要是公司说"完全免费不用掏钱"。基本可以判定是忽悠。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金融圈这点最清楚。
最后提醒。别被牛市冲昏头。股权激励本质是长期资产配置。不是短期炒复利。想一夜暴富的趁早打住。
记住我的话。股权激励玩得好是福利。玩不好是负担。各位打工人擦亮眼。别成了别人眼里的老鼠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