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税这事,不是你想退就能退
最近好多粉丝问我:怎么才能知道自己能不能退税?说白了,这问题得先搞清楚几个关键点。
其实呢,退税主要指个人所得税的年度汇算清缴。每年3月1日到6月30日,大家都要算一算去年到底该交多少税。多交了就能退,少交了就得补。
我帮大家小编建议了5个步骤,照着做就能知道自己能不能退税。
第一步:先看有没有预缴过个税
最简单的判断方法是看工资条。如果你每个月工资被扣了个人所得税,那就有机会退税。
重点来了:如果你是自由职业者,只开了劳务发票没交个税,那可能没有退税资格。但反过来,如果你有多份收入没申报,可能还得补税。
说白了,就是先打开个人所得税APP,看看有没有预缴记录。没有记录的基本不用考虑退税。
第二步:检查专项附加扣除填全没
专项附加扣除是退税的大头。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这六项。
我在写文章时经常强调:很多人退税少就是因为漏填了这些。比如租房的没填住房租金,养娃的没填子女教育。
令人担忧的是,好多上班族以为公司HR会帮忙填,结果啥都没填。其实这得自己操作,不然就是白白损失。
打开个税APP,检查一下这些项目填全了没。漏了赶紧补,能多退不少钱。
第三步:看收入是否超过6万
年收入不超过6万的朋友,退税概率很高。因为起征点是5000/月,全年6万。
但要注意:如果你有劳务报酬、稿酬这些,也要算进去。总收入超6万,但预缴税多了,也可能退税。
我见过不少案例,有人工资5万,但搞副业赚了3万,结果预缴税多了,最后退了几千。
话说回来,总收入超12万的朋友要特别注意。这时候税率跳档,很容易出现预缴不够要补税的情况。
第四步:检查有没有大病医疗支出
大病医疗专项附加扣除很容易被忽略。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超15000的部分,可以按80000限额扣除。
比如去年住院花了10万,医保报了7万,自己付了3万。减掉1.5万,还能扣1.5万,能退不少税。
很多人以为只有工资收入才能退税,其实医疗支出也是重要依据。我去年帮粉丝检查,发现不少人漏了这块。
第五步:实际操作试试看
说再多不如动手操作。每年3月开始,打开个人所得税APP,点年度汇算。
系统会自动计算你能退多少。如果显示"可申请退税",那就有戏;如果显示"需要补税",那就得准备钱了。
有意思的是,去年我帮一个粉丝操作,发现他能退8000多。结果他以为要补税,差点没敢点进去。
其实呢,退税操作很简单,但很多人因为怕麻烦或者担心出错,一直拖着不办。最后错过时间,钱就拿不回来了。
这些情况基本不能退税
最后提醒大家几个不能退税的情况:
全年收入没超过6万,但已经申请过退税了,这种情况不能再退。
有劳务报酬但没申报的,可能要补税而不是退税。
专项附加扣除填多了,系统会自动核对,填假信息会被打回。
我见过不少人以为所有支出都能抵税,结果闹了笑话。比如买衣服、吃饭这些日常开销,是不能抵个税的。
说白了,退税不是白捡钱,而是把你多交的拿回来。所以别听有些人说"教你轻松退税几万",那基本是割韭菜的。
现在距离2024年个税汇算还有几个月,建议大家提前检查专项附加扣除信息。该填的填,该改的改,到时候一键操作就能拿到该退的钱。
记住啊,退税这事宁可早准备,别等最后几天手忙脚乱。我每年都看到有人因为资料不全错过时间,那可真是踏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