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被"收入6-12万退多少税"忽悠了
很多人问我。年收入超过6万不到12万能退多少钱。这问题挺火的。但说实话。没有标准答案。我踩过这坑。当初我也以为能算出具体数字。
退税不是简单看收入范围。得算清楚应纳税所得额。这个很关键。应纳税所得额=年收入-6万基本减除-五险一金-专项附加扣除。你看。光收入一项不够用。
我帮粉丝算过几百个案例。同样收入10万。有人退税2000。有人只退200。差距挺大。主要看你能扣多少。说白了就是看你有没有"下蛋鸡"。
影响退税的三大关键点
第一个是专项附加扣除。这个最能"割韭菜"。子女教育每年扣1.2万。继续教育也能扣。住房贷款或租金更是大头。我有个粉丝房贷加赡养老人。硬是把应税收入拉到了起征点以下。
第二个是五险一金。很多人忽略这个。社保公积金缴得多。应税收入就少。我去年写过文章。提醒大家查查自己的社保基数。别被公司坑了。
第三个是预缴税款。公司每月代扣的税。可能比实际该交的多。所以才有退税。但具体多多少。得看每月收入是否均匀。我见过有人年终奖集中发。结果多缴不少。
令人惊讶的是。很多人连自己有哪些专项附加扣除都不知道。这不冤枉被割韭菜吗。
举个实际例子算给你看
假设小王年收入10万。五险一金全年交1.5万。有房贷每月扣1000。赡养一位老人。
应纳税所得额=10万-6万-1.5万-(1.2万+2.4万)= -1.1万。所以不用交税。之前预缴的都得退。
但要是小李同样收入10万。没房贷没老人。五险一金只交1万。那应税所得就是1.5万。得交450块税。不可能退税。
你看。收入一样。结果天差地别。所以别信网上说的"6-12万退XXX"。那都是忽悠小白的。
最大化退税的实操技巧
第一。赶紧核对专项附加扣除。去年我就发现不少粉丝漏填了继续教育。白白多交税。现在APP上都能查。
第二。看看能不能"花户"。比如夫妻间调整扣除项目。把房贷和赡养老人分开扣。能省不少。
第三。关注预缴情况。如果发现每月扣税太多。可以跟财务说说。调整下预缴额度。别等到年底。
其实呢。退税这事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关键是要了解规则。别当糊涂蛋。我见过太多人糊里糊涂交税。退税时又不知道能退多少。
最后说点掏心窝的话
在我看来。与其纠结"6-12万退多少"。不如花半小时搞清楚自己的扣除项。这才是真本事。我写这篇文章就是不想大家被"免赔额"、"资产配置"这些词绕晕。
令人担忧的是。很多人连个税APP都不会用。更别说合理避税了。说白了。税务规划也是理财的一部分。别等到汇算清缴时才着急。
今年退税季快到了。建议大家现在就去查查。说不定能多退几百。虽然不多。但也是钱啊。我之前帮粉丝多退了3000多。他们可开心了。
记住。退税不是天上掉馅饼。是你自己该得的钱。别让国家"套牢"你的血汗钱。赶紧动手查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