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分析师的真实工作地,不止是电视剧里的光鲜写字楼
很多粉丝问我:金融分析师一般在哪里工作?其实呢,不全是西装革履坐在CBD高楼里看K线图。我干这行7年,踩过不少坑,也见过太多人对这行有误解。
先说说最常见的去处吧。证券公司肯定是大户,投行部、研究所都抢着要分析师。但你知道吗?这里分前台中台后台,前台压力山大但提成高,中台稳定但晋升慢。我刚入行时就被"卖方分析师"和"买方分析师"搞晕了,说白了就是帮别人分析和给自己公司分析的区别。
银行也是大本营。别以为只有柜员,风控部、资产管理部、私人银行部都藏着分析师。我有个朋友在某大行做信贷分析师,天天跟企业财报较劲,比股票还累。不过银行福利确实香,五险一金交得足。
基金公司和私募,高薪但容易"被套牢"
基金公司招人狠,尤其是公募基金。但竞争也狠,名校硕士起步,CFA三级是标配。我见过太多人考到CFA二级就放弃了,毕竟要啃3000页英文教材。私募更夸张,有些直接要"能扛得住30%回撤"的人才,说白了就是敢冒险。
这里有个坑得提醒你。很多新人以为进私募就能年入百万,其实前两年可能连工资都拿不满。私募靠业绩提成,行情不好时连基本工资都悬。我08年见过有分析师半年没发工资,最后只能"割肉"跳槽。
互联网平台崛起,但别被"花户"忽悠
现在支付宝、腾讯理财通这些平台也招金融分析师。工作内容跟传统机构差别大,更多是做用户行为分析、产品设计。不过要注意,有些公司打着"金融分析师"旗号招销售,进去才发现是电话推销,这就是典型的"花户"套路。
我帮粉丝看过不少招聘陷阱。比如某平台号称招"量化分析师",结果工作内容是地推拉新。所以面试时一定要问清楚KPI,别被高薪忽悠了。
企业财务岗,稳定但容易"踏空"
上市公司财务部也需要分析师。工作相对稳定,但晋升慢。我有个学妹在某500强做财务分析,五年才升主管。好处是不用天天盯盘,缺点是市场敏感度会下降,等牛市来了可能"踏空"。
还有个冷门去处是咨询公司。四大和本土咨询都设金融组,但要求复合背景,既要懂财务又要会建模。这类工作项目制明显,经常出差,适合喜欢挑战的人。
独立分析师?小心变成"下蛋鸡"
最近自媒体火,不少人想当独立金融分析师。说白了就是写公众号、拍短视频。但这行当水太深,没积累就开付费群,容易被骂"割韭菜"。我见过太多人三个月就销号跑路。
真正赚钱的独立分析师,要么有多年机构经验背书,要么有独家数据源。普通小白想靠这个吃饭?难。除非你能变成"下蛋鸡",持续产出有价值内容。
入行建议:别只看工作地点
最后说点掏心窝的。选工作别光看在哪上班,得看能不能积累真本事。比如同样做股票分析,在卖方能接触大量上市公司,买方则更懂资金运作。
考证很重要但别盲目。CFA对券商有用,FRM更适合风控岗。我当年考CPA就有点浪费时间,因为不做审计。所以先想清楚职业路径再砸钱考证。
现在行情不好,很多机构缩招。但资管新规落地后,合规、风控岗位在增加。建议新人先去大平台打基础,别盯着高薪跳小公司,容易"漂单"。
话说回来,金融分析师在哪工作不重要,关键看能不能帮客户真赚钱。毕竟这行最怕的不是辛苦,是分析错了背锅。所以啊,想入行的先问问自己:能扛得住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