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进投行的都是什么人?揭秘投行精英的三大核心特质

作者: 区块链-小张 2025-09-13

能进投行的都是什么人?揭秘投行精英的三大核心特质

投行不是你想进就能进

最近好几个粉丝问我:能进投行的都是什么人?是不是名校毕业就行?今天我来聊聊这个话题。

说实话,投行门槛真不低。我之前在券商工作过几年,见过不少想进投行的年轻人。他们以为名校光环就够了,结果被现实打脸。

根据最新招聘数据显示,国内头部投行应届生录取率不到3%。比清北录取率还低。所以别觉得读个金融专业就能轻松进去。

能进投行的都是什么人?揭秘投行精英的三大核心特质

学历是基本敲门砖

1.学历这块不能马虎。985/211硕士起步是标配。清北复交人这些top学校确实有优势。

光有学历不够。我认识个北大硕士,面试三轮就被刷了。为啥?实操能力太差。

现在投行更看重复合背景。比如"金融+法律"或者"金融+计算机"。单纯学金融的竞争力在下降。

CFA、CPA这些证书也得有。不是说考过了就能进,但没考的话简历可能都过不了初筛。

能进投行的都是什么人?揭秘投行精英的三大核心特质

实习经历决定成败

令人惊讶的是,很多学生忽略实习的重要性。投行招人特别看重相关实习。

我之前帮朋友改简历,发现他实习经历全是NGO和快消。这种经历在投行HR眼里基本等于没有。

理想情况是:至少两段高质量金融实习。最好一段在投行或顶级券商。

私募、风投的实习也行,但得是核心业务岗。别跟我说你在某基金公司"端茶倒水"也算实习。

有个现实很扎心:很多优质实习机会都被"内部推荐"占了。所以人脉积累从大二就得开始。

软实力才是隐形门槛

硬条件达标后,拼的就是软实力。投行工作强度大,压力高,不是谁都能扛住。

抗压能力是基础。见过太多年轻人第一天加班到凌晨三点就崩溃了。

沟通表达也不能差。投行天天要和客户、律师、会计师打交道。说不清楚需求会被骂死。

有趣的是,投行还特别看重细节把控。我之前带的实习生,因为Excel公式错了0.01%,整个pitch book重做。

最要命的是酒量。虽然现在明面不说,但应酬场合免不了。见过不少学霸栽在这点上。

人脉资源决定你能走多远

说白了,投行是资源密集型行业。没点背景真难出头。

"老司机"都知道,很多项目来自校友圈、家族资源。清北的"宇宙中心"不是白叫的。

但这不是说普通家庭孩子没机会。我认识个二本出身的,靠拼命积累客户资源,现在也混得不错。

关键是要找到差异化优势。比如懂特定行业,或者有跨境资源。别跟别人拼同样的赛道。

最后说点实在话

其实呢,进投行没那么神秘。就是拼学历、拼实习、拼能力、拼资源。

但令人担忧的是,很多人只看到高薪,没看到背后的代价。每周工作80小时是常态,35岁前没成MD基本就得走人。

在我看来,这种职业路径适合能吃苦、有野心的人。如果你追求work-life balance,可能券商自营或资管更适合你。

话说回来,投行确实能快速积累经验和人脉。但别被"割韭菜",先想清楚自己要什么再决定。

想进投行的朋友,现在就开始准备吧。从实习、证书到人脉,一步都不能少。毕竟,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