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问我:“哪年买的房子可以退税?”语气急得像股票刚破位。其实呢,这话一出口我就知道踩坑了。根本不存在“哪年买房能退税”这种说法。说白了,90%的人把“税收优惠”和“退税”搞混了。今天咱就扒一扒,省得你被中介割韭菜。
退税?先搞清政策本质
你想多了。国家压根没发过“买房退税”文件。现在能抵税的只有个税专项附加扣除里的住房贷款利息。2019年新个税法落地后,只要你背房贷,每月1000块能抵个税。这不算退税,是少交税。我刚入行时也以为能拿现金,结果发现是申报时自动抵扣。令人担忧的是,好多粉丝跑来问:“2020年买的房为啥没退税?”——抵税≠退税啊朋友!贷款还在还,每年报税时填信息就行,跟买房年份毛关系没有。
2025年政策重点看这里
话说回来,最近政策真有变化。2023年底国家延长了首套房贷款利率优惠,但这是银行的事。契税方面,首套房面积90平以下收1%,90平以上1.5%,二套房2%起步。某些城市像郑州、长沙,2024年搞了购房补贴,比如交1万契税补5千。但这叫财政补贴,不是退税!有趣的是,抖音上一堆人喊“2025买房退税”,其实都是花户(中介造词忽悠人)。你查税务总局官网,压根没“退税”俩字。老司机劝你:别信短视频,免得踏空又套牢。
常见三大认知陷阱
第一个坑:把“抵税”当“返钱”。我见过粉丝哭诉“退税没到账”,其实他工资低,本来不用交税,抵了也白抵。第二个坑:听信“特定年份”。2018年以前有房产税试点传言,现在早没了。第三个坑最狠——老鼠仓式营销!中介说“今年不买明年退税政策取消”,纯属放屁。政策延续到2027年底呢,文件号财税〔2023〕34号写得明明白白。令人惊讶的是,上周还有人问我2016年买房能不能补退税,这都过去九年了,漂单(拖太久)早过期了。
实操指南:这样省税最实在
别纠结买房年份了,重点看三点。第一,房贷合同在手就能申报,2025年还在还贷的都能操作。第二,APP上填“住房贷款利息”,每年最多抵1.2万。第三,资产配置要灵活:比如卖旧买新,符合“满五唯一”能免个税,这比抠退税实在多了。说个真事,粉丝小王2022年买房,去年申报抵了8000多税,但工资1万5,本来要交2000税,现在只交1200。这算不算“下蛋鸡”?复利滚几年省出首付都够。至于退税?醒醒,国家又不是ATM机。
最后唠句实在话:政策年年微调,但大方向没变。2025年买房照样能抵税,关键你得交个税才有得抵。要是月薪5000以下,别折腾了,省那点钱不如多赚两笔。记住啊,牛市里最怕踏空,但政策洼地得看清真假。下次再听“哪年买房退税”,直接回他“您这消息股灾级别”!(注:本文仅个人经验,具体请咨询12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