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盘就崩,银行股集体"破位"了
今天银行股又上演"跳水秀"。浙商银行大跌3%。兴业银行跌2.68%。招行也跌了2.12%。说白了,30多只银行股集体砸盘。你看那K线图,跟自由落体似的。很多散户早上还乐呵呵。收盘直接变脸。这种走势,跟去年的白酒股有得一拼。其实呢,银行股这波下跌早有预兆。不是偶然事件。背后有三大利空在作祟。
业绩分化,银行"成绩单"拉胯了
银行股大跌,首要原因是业绩分化。华夏银行收入降5.86%。净利润直接掉7.95%。贵阳银行更惨。收入降12.22%,利润降7.20%。连四大行也没逃过。工行利润降1.39%。建行降1.37%。中行降0.85%。说白了,银行"躺赢"时代结束了。息差收窄是罪魁祸首。2025年一季度净息差只有1.43%。比2019年收窄74BP。银行赚钱越来越难了。你想想,资产端收益率降得快。负债端成本降得慢。银行不亏才怪。在我看来,这种局面短期难改变。银行要找到新盈利点不容易。
股息率没吸引力,资金"下车"了
银行股过去为啥受捧?高股息是杀手锏。现在这优势快没了。前期股价涨太多。很多银行股息率不足3%。相比10年期国债1.7%的收益率。吸引力确实下降。社保、保险这些长线资金。开始减少银行股配置。举个例子,银行板块整体股息率3.92%。表面看还行。但跟前期比差远了。市场在"资产荒"时爱银行股。现在有其他选择。谁还死磕银行?所以资金纷纷"下车"。银行股成了"下蛋鸡"。但蛋不够大,老母鸡也慌。
政策"组合拳",银行伤口撒盐
政策面也不给力。8月份银行迎来"贴息政策"。个人消费贷款最高贴3000元。这直接压低贷款利率。银行净息差进一步缩水。还有"反内卷"举措。上海、广东叫停房贷返点。车贷返佣也被禁止。银行少了个揽客手段。说白了,政策在挤压银行利润。银行本就"瘦"。现在又被"割韭菜"。难怪投资者信心不足。话说回来,政策初衷是好的。但银行短期肯定难受。这种阵痛期,股价自然承压。
技术面破位,"割肉"大军来了
银行板块8月中旬跌破60日均线。这是关键支撑位。破位引发程序化交易止损。量化基金跟着抛售。形成"下跌-止损-再下跌"的恶性循环。很多散户一看破位。赶紧"割肉"离场。主力资金连续多日净流出。银行股成了"烫手山芋"。其实呢,这种技术性下跌有点过度。银行板块市净率才0.61倍。处于历史低位。股息率还有3.92%。比国债高不少。但市场恐慌时。谁还管这些基本面?
银行内部"贫富差距"拉大
银行股大跌不是"一锅端"。内部差距越来越大。城商行是"重灾区"。浙商、渝农商行等跌超10%。国有大行相对抗跌。农行甚至涨了12%。邮储也涨5.7%。为啥?国有行存款基础厚。系统重要性高。投资者觉得更安全。城商行区域风险大。资产质量存疑。所以资金"抱团"国有大行。这种分化短期难改变。买银行股也得挑着买。不能"一勺烩"。
后市咋看?机会还在低位
银行股大跌不用太慌。估值已经很低了。公募基金银行股"欠配"7.07%。资金迟早要回补。关键是看10年期国债收益率走势。如果继续下行。银行股机会还在。短期可以关注三点:LPR下调幅度。房地产"保交楼"效果。还有分红情况。说白了,银行股不会一直跌。但反弹需要催化剂。现在别急着"抄底"。等趋势明朗再动手。记住,投资第一原则是保住本金。别在银行股上"踏空"又"套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