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准降息到底是个啥?先搞明白基本概念
降准就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说白了就是银行要存到央行的钱变少了。银行能拿出来放贷的钱就多了。这样市场上钱就多了。
降息是降低基准利率。包括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都降了。贷款利息少了借钱更便宜。存款利息也少了存钱收益就低了。
这两招都是央行调控经济的常用手段。有点像给经济打"强心针"。但具体效果得看怎么用。
我看到很多人把降准降息混为一谈。其实它们区别挺大的。降准是银行能用的钱多了。降息是借钱成本变低了。一个管量一个管价。
降准怎么操作?银行和我们有啥关系
银行收到客户存款不能全拿去放贷。得留一部分存在央行。这部分就是存款准备金。
现在央行说准备金比例从10%降到8%。那银行原来存100亿要留10亿。现在只要留8亿。多出2亿就能放贷了。
这多出来的钱会流向哪里呢?大概率是房贷、企业贷款这些。所以经常降准后房贷利率会松动。
但别高兴太早。银行不一定马上放水。有时候会"惜贷"。就是有钱也不愿意借。所以效果要看银行配合程度。
我在银行工作时见过这种情况。央行降准了但市场还是缺钱。因为银行自己也担心风险。这就是典型的"货币政策传导不畅"。
降息影响更直接 普通人感受更明显
降息直接关系到你的钱包。房贷月供会减少。企业贷款成本下降。但存款利息也少了。
比如现在LPR降了20个基点。100万房贷30年能省好几万利息。但银行存款利率也跟着降。存钱收益就少了。
有意思的是降息往往跟降准一起用。先让银行有钱再让借钱便宜。双管齐下刺激经济。
不过现在有个问题。很多人已经"被套牢"在高利率房贷里。LPR降了但重定价日没到。还得继续还高利息。
去年我帮粉丝算过一笔账。有人早买房利率5.8%。现在新贷款才4.0%。差1.8%每年多还上万利息。这波"踏空"真难受。
现在降准降息效果咋样?别光听专家忽悠
说实话今年几次降准降息效果一般般。市场反应平平。为啥呢?
一是大家信心不足。有钱也不敢投资消费。二是房地产还在调整。银行放贷最怕碰到"烂尾"项目。
令人担忧的是普通老百姓感受不明显。存款利率降了但物价没怎么降。这叫"实际利率为负"。
我在百家号写过一篇文章。说现在有点像"推绳子"。央行使劲推但市场不买账。钱在银行体系内"漂单"没流到实体经济。
不过话说回来。政策需要时间发酵。不能指望一两招就让经济"V型反转"。我见过太多人期待"牛市"立马来。结果自己"割韭菜"。
普通老百姓该咋办?别做政策的韭菜
面对降准降息。我觉得普通人要理性看待。别听风就是雨赶紧买房。
首先检查自己财务状况。别因为利率低就盲目加杠杆。现在经济不确定性大。"AB贷"那些套路更要小心。
其次考虑资产配置多元化。别把钱全放银行吃低利息。适当配置点稳健理财。但别碰高收益陷阱。
最后记住一点。政策是给经济治病的药。不是给我们发财的秘籍。指望靠降准降息"一夜暴富"。基本会被"洗盘"。
我干这行7年看过太多起起落落。说到底还是要稳扎稳打。别总想着"下蛋鸡"天天生金蛋。复利才是王道。
降准降息听着高大上。其实跟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但别被各种解读带节奏。保持清醒最重要。毕竟钱是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