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被专业术语吓到,这玩意说白了很简单
刚有个粉丝私信问我m0 m1 m2到底啥意思。说实话刚入行那会我也懵。现在想想真是好笑。这些字母看着高大上。其实就分级数钱的方式。
央行把钱分成不同层次。这样好监控经济运行。就像我们数钱包里的钱。有的现金在手里。有的在银行卡里。有的存定期。
M0就是最实在的钱。说白了就是纸币硬币。流通中的现金。不包括银行金库里的。也不包括你支付宝余额。就是能直接花的现钞。
我去年在泰国旅游就深有体会。当地M0占比特别高。因为很多人不用银行卡。全靠现金交易。回国后差点被ATM吞卡。真是糗大了。
M1= M0+活期存款,经济的血液
M1比M0多了企业活期存款。这部分钱随时能花。所以叫狭义货币。经济学家最爱盯着M1。因为能反映当前消费能力。
记得2020年疫情刚爆发。我国M1增速突然飙升。说明大家不敢存定期了。都把钱放活期准备过冬。这个信号后来被验证很准。
有趣的是。加密货币圈也有类似概念。比如比特币的"流通量"。其实就是M0的变种。但没人统一标准。各交易所数据打架。坑了不少小白。
有个粉丝跟我说他把所有资产换成USDT。结果交易所跑路。血本无归。我赶紧提醒他。稳定币不算M0。更不算M1。别被FUD忽悠了。
M2才是真正的"大池子"
M2包含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是广义货币供应量。央行放水收水主要看这个指标。
去年美联储加息。就是针对M2过猛。想给经济降温。结果不少项目rekt了。包括我投的一个DeFi协议。真是心在滴血。
令人担忧的是。现在有些分析师乱用这些概念。把加密货币直接套M2。完全不考虑区块链特性。这种观点虽然合理。但忽略了去中心化金融的根本逻辑。
说白了M2就像水库。M1是河道。M0是水龙头。央行通过调节水库。影响水流速度。进而控制经济温度。
币圈人该怎么理解这些概念?
作为区块链分析师。我觉得传统货币层次对加密市场很有参考价值。但不能生搬硬套。
比如比特币最大供应量2100万枚。类似固定M0。但实际流通量受钱包活跃度影响。这就有M1的味道了。
Gas war发生时。就是市场对"加密M1"需求激增。导致交易费暴涨。去年NFT火爆时我就遇到这问题。转账费比NFT还贵。简直离谱。
其实呢。搞懂这些概念。对判断市场走势很有帮助。当看到新闻说M2增速放缓。就要警惕流动性风险。别在高位接盘。
有次我看到M1-M2剪刀差扩大。赶紧提醒粉丝减仓。后来果然大盘回调。虽然有点乌龙。但基本逻辑是对的。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别被术语唬住。金融本质就那么点事。关键是用对地方。下次再看到M0M1M2。你就能会心一笑。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了。
M0、M1、M2各自具体包含哪些内容?
其实呢,M0就是流通中的现金。说白了,就是纸币和硬币。修订前M1只包括M0加单位活期存款。现在变了,M1包括M0。加上单位活期存款和个人活期存款。还有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M2的范围最广。它等于M1加上定期存款。还包括储蓄存款和其他存款。你看,M0流动性最强。M2包含的内容最多。所以央行用这些指标分析经济。
为什么中国人民银行要调整M1的统计口径?
话说回来,这次调整是有原因的。现在支付方式变化太快了。以前个人活期存款不算M1。但现在个人活期也能随时支付。跟单位活期没什么区别。说白了,流动性已经一样了。金融工具一直在变。统计口径也得跟着调整。这样才能准确反映经济情况。你看,2025年1月起就要用新口径了。央行这么做是为了让数据更真实。
M0、M1、M2之间的流动性有何区别?
M0、M1、M2的流动性差别很明显。M0就是现金,流动性最强。想花就能花,没有任何限制。M1包括现金和活期存款。流动性也很强,但比M0稍差。M2还包括定期存款等。这些钱不能马上用,得等到期。说白了,M0最"活"。M1次之。M2最不灵活。央行看这些指标,就知道钱流动得快不快。这对制定货币政策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