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负利率政策的起点
日本在2016年1月29日正式进入负利率时代。那天日本央行宣布对部分超额准备金实施-0.1%的利率。这可是日本央行的大动作。说实话,当时市场反应挺激烈的。我翻看了当年的交易数据,日元汇率瞬间就跳水了。
日本央行是全球主要央行中第一个实施负利率的。欧洲央行其实更早一点,2014年就对存款实施了负利率。但日本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这个决定影响可不小。
为什么要搞负利率?
日本搞负利率,说白了就是想刺激经济。日本经济长期低迷,通缩问题严重。物价一直不涨,老百姓都不敢花钱。企业也不愿意投资。日本央行被逼得没办法,常规手段都用光了。
你看,传统降息空间已经没了。利率都接近零了,再降只能往负数走。日本央行想通过负利率逼银行多放贷,老百姓多花钱。可惜效果不太理想。通缩惯性太强了。
日本实施负利率前,已经搞了多年的量化宽松。但经济还是不见起色。安倍经济学的"三支箭",最后这一箭就是负利率。其实呢,这招风险挺大的。银行利润被压缩,储户收益也没了。
负利率对普通人的影响
负利率对日本老百姓影响挺大的。银行存款利息几乎为零。很多人开始琢磨其他投资渠道。有趣的是,日本国债收益率也变成了负数。但日本人还是喜欢存钱,这习惯一时半会改不了。
日本房地产市场倒是有点起色。房贷利率低得吓人。但年轻人失业率高,买房的人也没增加多少。令人担忧的是,保险公司和养老基金压力山大。他们靠固定收益投资,现在收益太低了。
我在东京的朋友跟我说,超市物价变化不大。通缩阴影还是挥之不去。银行对企业和个人贷款稍微松了点,但大家还是不敢借钱。说白了,信心比黄金还重要。
负利率时代的教训
日本负利率政策实施这么多年,效果其实一般般。通缩问题没彻底解决。银行利润被压缩得厉害。日本央行自己也承认,负利率有副作用。
巨鲸们(大型金融机构)对负利率抱怨很多。银行不愿意把成本转嫁给储户,怕客户流失。所以他们只能压缩利润空间。不少小银行日子难过,甚至被大银行兼并。
FUD(恐惧、不确定、怀疑)情绪在市场蔓延。投资者不知道该往哪投。日本国债成了"安全港",但收益率太低。有些机构冒险去炒加密货币,结果被rekt(惨亏)的也不少。
我认为,负利率不是万能药。它能短期刺激经济,但解决不了结构性问题。日本劳动力老龄化、创新不足这些根本问题没变。话说回来,货币政策不能包治百病。
未来会怎么样?
最近几年,日本央行有点想退出负利率。2024年3月,他们终于把政策利率从-0.1%上调到0-0.1%。这是17年来首次加息。说明日本经济可能有点起色了。
但日本央行很谨慎。加息步伐很慢。通胀率刚超过2%,他们就紧张了。毕竟通缩惯性太强,怕一不小心又回到老路上。
在我看来,日本这次退出负利率可能不会一帆风顺。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大。日元汇率波动剧烈。如果经济数据变差,说不定又得回到负利率。
有意思的是,其他国家都在加息,日本却在退出负利率。这种政策分化导致日元大幅贬值。对出口企业有利,但进口成本上升,老百姓买东西更贵了。
日本这次负利率实验持续了8年多。给全球央行提供了宝贵经验。说白了,货币政策要和其他政策配合。光靠央行打独斗,效果有限。
小编建议一下,日本2016年1月进入负利率时代,2024年3月终于退出。这段经历告诉我们,货币政策有局限性。解决经济问题需要综合手段。作为投资者,要关注央行政策变化,但别指望单靠政策就能赚大钱。毕竟市场永远充满意外,你永远不知道下个FUD什么时候来。
日本是在2016年2月进入负利率时代的。
日本央行在2016年1月29日宣布了这项政策。
实际执行是从2月19日开始的。
当时把银行准备金利率从0.1%降到-0.1%。
日本为什么实施负利率政策?
日本经济长期不太景气。
上世纪90年代股市和房地产泡沫破了。
之后又遇到亚洲金融危机。
经济增长一直上不去。
2001年日本开始搞零利率政策。
2008年金融危机后又继续用零利率。
但效果还是不太明显。
所以2016年决定试试负利率。
其实呢就是为了刺激经济。
想让通胀率提上去一点。
日本负利率政策具体是怎么操作的?
简单说就是银行存钱要倒贴钱。
日本央行对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收利息。
利率设定在-0.1%。
你看银行把钱放央行反而要付钱。
这逼着银行多放贷少存钱。
企业和个人存款也可能受影响。
不过普通人的存款利率基本没变。
说白了就是逼大家把钱花出去。
而不是放在银行里不动。
负利率政策对日本有啥影响?
效果一直有不同说法。
正面看它可能刺激了消费。
企业贷款成本确实降低了。
有些人说它帮助了经济增长。
但也有不少问题。
资金可能流向国外高收益市场。
银行利润被压缩得很厉害。
普通储户感觉存款不划算了。
话说回来日本通货膨胀也没明显起来。
所以到现在效果还是有争议的。
日本政府还得想办法搞别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