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呗改名信用贷,到底发生了什么?
最近很多粉丝问我,为啥支付宝的借呗不见了。打开一看,变成了"信用贷"。这到底是什么情况?说白了,就是产品改名了。
我查了一下最新情况。支付宝确实在悄悄调整。借呗现在被整合到"信用贷"里了。不是消失,是换个马甲继续营业。
其实呢,这个变化背后有大文章。去年开始,监管部门对互联网贷款管得严了。要求持牌经营,不能乱来。蚂蚁集团作为非银行机构,不能直接放贷了。
所以呢,现在的信用贷实际上是银行的产品。借呗只是个入口,钱是银行出的。你看界面上,会显示"由XX银行提供"。
借呗和信用贷,有啥不一样?
以前的借呗,名字一听就很"互联网"。现在叫信用贷,明显更正规了。这是为了符合监管要求。
最大的区别是资金来源。以前可能是蚂蚁自己的钱。现在必须是合作银行的钱。平台不能搞"影子银行"了。
利率方面也规范多了。以前可能有各种套路。现在必须明明白白标出来。年化利率7.2%-18.25%,不能藏着掖着。
授信额度也有变化。以前可能随便给个高额度。现在银行会更严格审核。征信不好的,额度可能缩水。
令人担忧的是,有些人以为只是改个名字。其实背后的风控逻辑全变了。银行放贷比互联网平台谨慎多了。
对咱们普通用户有啥影响?
最直接的影响是借钱可能没那么容易了。银行审核比以前严。征信有点小问题的,可能拿不到额度。
利率方面,优质客户可能更便宜。但资质一般的,利率可能上浮。银行现在都要算风险成本。
有个细节要注意。以前借呗逾期,可能就是芝麻分降点。现在可是真上征信的。搞不好影响以后房贷车贷。
说白了,监管就是要让这些互联网贷款"脱虚向实"。不能光顾着放贷赚钱,得考虑风险。这是好事,虽然短期可能不方便。
以后借钱该注意啥?
1.别再把信用贷当"花呗"用。这是正经贷款,影响征信的。逾期成本很高,免赔额那些套路也没了。
2.多比较几家。现在信用贷显示是哪家银行的,你可以去银行APP看看同款产品。说不定利率更低。
还有就是,别光看额度。重点看实际利率。有些产品写着"日息万三",换算成年化可能超20%。这可不划算。
令人惊讶的是,很多年轻人还在"以贷养贷"。信用贷整合后,这种玩法风险更大了。银行风控严了,容易"踏空"。
在我看来,这次调整是迟早的事。互联网金融野蛮生长时代结束了。对老实人其实是好事,至少不用担心"老鼠仓"那些坑了。
最后提醒一句。现在各种"AB贷"、"花户"骗局又冒头了。说是能帮你提高信用贷额度。别信这些鬼话,正规渠道最安全。
记住,借钱是手段,不是目的。别让信用贷变成"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合理规划财务,比啥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