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小白最容易中招
最近又有粉丝找我哭诉被割韭菜了。其实呢,加密货币骗局里最多的就是刚入场的小白。他们连钱包和交易所都分不清,看到别人赚钱就急着冲。
我接触过太多这样的案例。一听说"翻倍币"就all in,结果转眼就被割得底裤都不剩。说白了,就是太贪心又不懂行。
数据显示,2023年加密诈骗受害者中,65%是入圈不到半年的新手。他们往往连KYC是什么都不知道,看到高收益就上头。
有趣的是,这些小白还特别容易被"老师"忽悠。微信群里几个托一捧,立马就觉得自己找到了财富密码。结果呢?钱一转过去,群就解散了。
中老年人成新目标
你可能没想到,最近中老年人被骗的比例飙升了。他们退休金不少,但对网络不太熟悉。骗子专门针对这点设计套路。
我上周刚帮一位60多岁的阿姨处理被骗的事。她说有个"国家数字货币项目",投5万能回10万。结果呢?当然是打水漂了。
令人担忧的是,这类骗局往往打着"国家政策"旗号。老人家一听到"国务院""央行"就信了,哪知道全是假的。
有个真实案例:骗子伪造红头文件,还弄了个假官网。老人家信以为真,把养老钱全投进去了。等发现不对劲,钱早就被转到海外了。
高收入但缺乏投资知识的群体
还有个隐蔽的受害群体,就是收入不错但投资经验少的白领。他们月薪几万,可一碰到加密货币就变小白。
这类人有个特点:盲目自信。觉得自己聪明,比别人懂得多。结果呢?被"内幕消息"一忽悠就冲进去,最后rekt得最惨。
我认识个程序员,年薪50万。听说有个"即将上线币安"的项目,借了钱去炒。结果项目方跑路,不仅亏光本金,还欠了一屁股债。
gas war的时候最危险。他们看到价格暴涨就追高,结果接了最后一棒。说白了,就是被FUD(恐惧、不确定、怀疑)和FOMO(错失恐惧症)玩弄于股掌之间。
想一夜暴富的投机者
最后一类就是纯粹想暴富的投机分子。他们不研究项目,只看能不能快速翻倍。这种心态最容易被骗子利用。
巨鲸们就爱钓这种鱼。先拉盘吸引眼球,等韭菜们冲进来就砸盘跑路。一茬割完换个项目,继续割下一波。
我亲眼见过有人抵押房子炒币,最后被清得干干净净。这种案例在熊市特别多。话说回来,真要暴富哪有那么容易?
如何避免被割韭菜
说了这么多受害群体,那怎么避免被骗呢?我的建议很简单:
第一,别碰看不懂的项目。记住,你看上的高收益,骗子看上的是你的本金。
第二,永远别All in。我吃过这亏,冷钱包误操作丢了20个ETH,心疼得睡不着觉。
第三,警惕"保证收益"。正规项目哪敢说100%赚钱?这么说的基本都是骗子。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当你觉得别人都在赚钱就你没上车时,先冷静想想。往往这个时候最容易rekt。
入圈7年,我看遍了各种骗局。说白了,防骗最好的办法就是别贪心。记住了,天上不会掉比特币,只会掉陷阱。
年轻人为什么更容易被加密货币骗局盯上?
其实呢,年轻人特别容易上当。
他们对新技术接受度高。
但投资经验少得可怜。
骗子就专盯这点下手。
你看,FTC数据显示,20到49岁的人被骗几率是老人的三倍。
30多岁群体占了35%。
大学生和创业者最容易心动。
高回报承诺一来就冲动。
话说回来,很多人边学边赚。
结果连本金都亏光了。
缺乏风险评估能力是硬伤。
所以别轻信"躺着赚钱"的鬼话。
老年人如何防范加密货币相关的恋爱骗局?
老年人要特别警惕网恋陷阱。
骗子假装是邻居或朋友。
说有加密货币内幕消息。
其实呢,全是编出来的故事。
举个例子,香港70岁老翁被骗327万。
他分37次转账才被发现。
银行职员帮忙识破异常。
超过60岁受害者占四成。
遇到投资建议先问子女。
话说回来,别信没见面的"恋人"。
柜员机提钱超限要小心。
真有好项目不会急着催你。
发展中国家居民为何成为加密货币诈骗的主要目标?
在印尼、尼日利亚这些地方。
骗局特别多。
为什么呢?
传统银行服务跟不上。
货币贬值太厉害。
人们急着想翻身。
骗子就喊"日赚100美元"。
印尼小镇青年抵押房子买币。
结果家破人亡。
数据显示四国占全球骗局37%。
监管弱是主要原因。
话说回来,低收入者最危险。
黑人和西班牙裔也容易中招。
他们被"去中心化"口号忽悠。
所以别信零门槛暴富的鬼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