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的人生三大境界,王阳明的五重境界

2023-09-06 10:50:33 婚恋情感 茜茜

王阳明的人生三大境界

王阳明出生于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家庭,是一名顶尖的学者,在祖父王伦和父亲王华的教育影响下,他在28岁时随父入仕。后来被直接训诫的宦官刘瑾被贬到贵州隆昌。经过“百死千难”,他终于悟出了“良知”之说,开始了平定西南的军旅生涯。他反叛江西西宁王,粤闽赣民匪叛乱。每次都是临危受命,屡立奇功,用兵有方。没有人能打败他。王阳明与儒家创始人孔子、孟子、儒学大师朱并称为 "孔孟朱 "。其学术流传至今,堪称学术巨匠、“不朽名师”。清代名人王世贞称赞王阳明“德、功、言”为“明代第一人”。

王阳明把“勤读书”放在第一位

他在给弟子的一封信中还特别提到:“侄儿正四这样的孩子,从小无拘无束,如今到了读书的年龄,切不可放纵。」后来得知正四在学业上大有长进,兴奋得彻夜未眠。他立即写信称赞,认为王家的书香门第大有可为。“读书学成圣人”是王阳明年轻时的志向,他后来所说的“读书学成”,也被称为“读书无识”。道是什么?什么是理性?王阳明提倡心学。在他看来,心即理,心即道,心的本体就是至善良知。 "至善为心之本体 ", "夫心之本体,即性之正义 "。天理昭然,所谓良知也。“圣贤和普通人的区别在于,圣贤认识到自己的良知,并按照良知行事。所以,读书学道,就是读书悟道。比如背诗,看书,弹钢琴,学射击等。,都是用来调整这个心态,让它熟悉道的。

二、第一境界:读书的价值

王阳明小时候曾经痴迷于象棋,以至于他的父亲(王华)觉得他玩物有点失意,曾经一怒之下把棋子扔进了河里。从此,好好读书,戒游戏,做个好老师,成为圣人,成了王阳明一生的追求。王阳明小时候是私塾。一天,他问老师:“第一件事是什么?」这句话的意思其实是问,人生的终极价值是什么?他的老师吃了一惊。从来没有学生问过他这样的问题。他看着王阳明,想了一会儿,然后做出了他认为最完美的回答:“当然,读书做大官。」王阳明显然对这个回答不满意。他看着老师说:“我不这么认为。”老师不自然地“哦”了一声:“什么?你有不同的意见吗?王阳明说:“我以为第一件事应该是读书,做一个圣人。"

三第二境界:背诵经典,启迪智慧

王阳明在家书中说: "讽刺的读书人,不仅打开他的意识,而且通过反复潜水来保持他的头脑,抑制讽刺的背诵来宣布他的野心。这一切都是为了遵从他的意志,调理他的性情,消除他的卑鄙,沉默他的固执。每天,他会慢慢变得有礼貌而不痛苦,会不知道为什么而保持中立。「王阳明告诉我们:我们自己背诵经典,教育孩子背诵经典,不仅是为了启迪他们的智慧,也是为了让他们在反复思考中保持初心,在抑扬顿挫的背诵中发扬志向。

第四第三境界:以无心之心读书

王阳明在《手记》中说:读书,你的良心知道你记性不好,就是可以改掉;有心赶路,就去;如果你有一颗夸夸其谈、争强好胜的心,那你就干脆摆脱它吧:这样,你就只能终日与圣贤为伴,这是一颗纯粹自然的心。让他学习,只是调整心态的问题。何必呢?学习的时候老想着科研怎么办?王阳明的回答是:只要良心是真的,虽然是做生意,但是不累。总是很容易觉得累,只是停下来的问题。王阳明认为,只要实现了良知,读书和科举互不妨碍,读书时心灵不会厌倦科考。

五、四境界:不动则乱

《孟子》记载孟子自称“四十不动”。王阳明还特别强调了不为所动的功夫:“孟子的《集义功夫》充满了修养,他并不惋惜;自然是自由活泼:这就是傲慢。“当王阳明提出‘此心不动,动则乱’的八字真言时,恰好江西的王宁造反,他作为地方最高官员,负责平叛。当时,当他的一个下属怀着爱国的热情想要与王宁作战时,王阳明问道:《孙子兵法》的精髓是什么?属下答不上来,王阳明马上道出了他兵法的精髓,就是八字真言。

六五境界:发明本质

《实践论》记载有个朋友问王阳明,“你怎么记得读书?」

王阳明回答:「只要知道,怎么会记得呢?你知道,这是第二层意思,只要你知道自己的本体。如果你想记住,你不知道;如果你想知道,你不可能知道你自己的本体。“王阳明说,“知”是第一义,“记”是第二义,两者有不同的层次。因为“记”只是指你记住了书上的话,“知”是指你从自己的内心发现了书上的道理,就是读书来发明自己的内心。王阳明的回答是:“只要理解了,为什么一定要记住呢?“其实理解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让自己的心亮起来。如果你只是想记住,你无法理解;如果只是寻求理解,是无法让以自我为中心的本体亮出来的。"

声明:九心理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caozl@nbrj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