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可怕的风俗,黎族的介绍

2023-09-05 19:40:13 婚恋情感 茜茜

黎是海南岛最早的居民,黎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黎族主要聚居在海南省的陵水、保亭、三亚、乐东、东方、昌江、白沙、琼中、五指山等县市,其余散居在海南省的万宁、儋州、屯昌、琼海等省。

黎族可怕的风俗“姓”

“李”是他的名字,是汉族对黎族的称呼。西汉以前,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东汉时以 "落月 "、 "黎 "和 "蛮 "为称谓,隋唐时以 "黎 "和 "辽 "为称谓,包括海南岛黎族的先民。

“黎”作为今天黎族的族称,最早见于晚唐刘尧的《凌邑》。书中有“观沧海,回春,采(紫贝)为货”的记载。此外,《新唐书·杜佑传》卷179记载,唐德宗(780-805)时期的“朱亚丽民三世保不保,可以求和”。但《新唐书》是宋代诗人欧阳修所作,最早应记载 "李 "之名。到了宋代,在各种史籍中,“黎”一般取代“俚”和“辽”,成为今天海南岛黎族的专有民族名称。

黎族人称汉族为“美人”,意为“客”。他们把汉人当成自己的客人,而把自己当成土著。由于方言、风俗习惯和地理分布的不同,有 "哈 "(过去是 "浔 ")、 "齐 "(也叫 "齐 ")、 "润 "(汉语过去叫 "本地 "黎)、 "美孚 "、 "赛 "(过去叫 "德头 "黎或 "嘉茂 "黎)

历史

关于黎族的起源,过去有许多不同的说法。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学者根据文献记载,结合大量的考古、语言学、民族学资料和前人的研究成果,大多认为黎族是由古越族发展而来,尤其是与百越的一个分支骆越。20世纪50年代以来,海南黎族聚居区发现了大量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从出土文物的文化性质分析,应与广东及东南沿海地区发现的具有鲜明百越文化特征的新石器文化属同一文化体系,尤其与广西钦州、广东湛江发现的原始文化遗存更为相似。此外,作为百越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铜鼓是明代以后在海南岛出土的。新中国成立后,黎族地区也发现了许多铜鼓,其形制与广西发现的基本相同。

从语系来看,黎语与壮语、布依族语、侗语、水语、傣语等源于古越族的民族语言同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在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有显著的共同特征,这说明黎语与壮语、布依族语、侗语、水语、傣语等民族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古代越人生活习俗的许多特点,如纹身、鸡卜、筑巢等,不仅可以在黎族先民的历史文献中找到,也可以在海南黎族的现实生活中找到。比如黎族的文身女人,白沙南部的干柱船屋,还有今天依然存在的鸡卜,都是古越人的遗风。在婚俗方面,黎族、壮族、侗族都有“足不出户”的习俗,黎族的“把玩闺房”类似于壮族的“把玩公房”,侗族的“坐姐妹”。

根据考古材料可以推断,黎族先民在3000年前的殷周时期就定居在海南岛,过着原始的母系氏族公社的生活。当时,人们生活在河流附近的山丘和梯田上,使用石斧、长矛和铲子等工具进行原始的锄耕农业、狩猎和捕鱼。收藏在李祖先的生活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出土的陶器数量之多,形状之多样,尺寸之大,说明当时人们制作陶器的手工业相当发达。石器和陶器纺车的发掘表明当时的人们已经掌握了原始的纺织技术。在历史文献和现代民族学调查中,可以找到一些关于黎族母系氏族公社制度的遗迹。宋代文献记载,南宋琼山县黎族妇女首领王二娘为“黎族首领,二娘死,妇人可续业”。在清代的文献中也有记载,当年黎族内部发生纠纷时,只要妇女出面干预或调解,就能平息。

这种情况在新中国成立前还是存在的。比如毛志东和毛道东发生争斗时,寡妇出面调解;毛桂乡发生枪战时,妇女被用作传递间谍的信使。反映了在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妇女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社会上受到人们的尊重。黎族传统社会中保留的 "不出婆家 "的婚姻习俗,可能是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对偶婚的残余。在五指山中心地区,黎族妇女在丈夫去世后,通常会回到父母家中,与兄弟和父母住在一起。如果一个女人生病了,想要“驱鬼”,她必须为她母亲家的“祖先鬼魂”祈祷。如果她病重,死后会被抬回娘家,葬在娘家的公共墓地。死者的遗物将归她的兄弟所有。可能是母系氏族公社的亲属关系残余。严格遵守不同血型间通婚的习惯。在一些地区,也习惯用动物和植物的名字,如水牛和车前草,作为同一血型的称谓。这些可能是原始社会氏族外婚和图腾信仰的残余。大约在秦汉以前,汉族人到海南岛北部沿海地区从事商业、农业和渔业生产。他们和黎族人民一起开发了祖国的宝岛,发展了两国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秦汉之际,秦龙川使赵佗占据岭南,自立为南越王,治理南越,并 "为百越王 "。它的势力和影响应该会到达海南岛。汉元丰元年(前110年),富博将军吕伯德率兵平定南越后,汉朝正式开始在海南岛设置朱雅、博尔两县。东汉富博将军马援,率部交叉脚尖,往返南海,定都朱雅,回到朱雅郡。汉朝在海南岛建立郡县制,加强了黎族的统治,客观上使海南岛与大陆的关系更加密切。南朝时期(540-541年),博尔赫斯的1000多名辽人(包括李氏祖先)都“依附”于冼夫人,冼夫人“求朝”,迁址牙州。冼夫人是6世纪南越杰出的政治领袖,当时广东西南部、雷州半岛和海南岛都在她的管辖之下。隋朝初年,冼夫人率部下入隋,为 "集百越 "立下汗马功劳。隋文帝还赐她临洮县(今三亚市)唐木义一千五百户。由于冼夫人致力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事业,不仅加强了中原与海南岛的联系,有助于中央政权的巩固,同时对促进黎族的社会经济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宋末元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织女黄道婆的经历,生动地反映了黎族与汉族长期以来的密切关系。黄道婆年轻的时候,漂泊到了黎族聚居的雅周(今三亚市)。当地的黎族妇女教她一些纺织技术,如纱线错位,配色,综和编织。黄道婆在黎族地区生活了40年后,于元(1295-1297)年间回到家乡乌泥井(今上海华泾镇),将从黎族学到的一套纺织技术传授给当地的劳动妇女。她还精心改革,制作了手摇搅拌器、粗弦大弓和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脚踏纺车,大大提高了轧棉、弹棉、棉纺的工作效率。黄道婆将黎族的纺织工具和技术应用于棉纺织,并结合了当地的丝织技术。被、褥、带、巾、花、草、鸟、兽、枝、凤、棋等图案精美如画,深得人们喜爱。一度松江地区生产的棉布销往全国各地,使中国成为历史。黄道婆对我国棉纺织技术发展的杰出贡献,凝聚了黎族和汉族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凝聚了黎族和汉族人民的亲密友谊,共同谱写了我国纺织史上团结友爱的光辉篇章。1982-1

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先生于1923年设计了海南建省的方略和方法,主张开发海南。1933年,广东省政府任命陈汉光为“丽芙”专员,并在海南设立“丽芙专员公署”。虽然陈汉光的 "丽芙 "的真正目的是 "剿共 ",但他的开路、兴学、兴办实业、传授种植和手工艺技术、移风易俗、李汉通婚等工作,在客观上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1935年初,他向广东省政府提出全岛划界,设立黎族县,导致保亭、乐东、白沙三县正式成立,有力地发展了五指山黎族地区。1982-1992-11840年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势力的入侵加重了黎汉各族人民的苦难。黎族和汉族人民进行了多次英勇不屈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光绪十一年(1885年)冬,临高、丹县的黎、汉两个民族的人民打了一年多。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亚洲多岗洞4000多黎族人民在严惩美帝国主义教会的爪牙后,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982年至1

年大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在海南岛开展革命工作。1926年6月,中国共产党琼崖地方委员会在海口成立,随后在海南岛西北、中部和南部迅速建立了党组织,在陵水等县建立了工会、农会、妇联等群众革命组织。1927年,党在海南岛建立革命武装,一度解放陵水县。1927年12月16日,海南岛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陵水县苏维埃政府在陵水县成立,开辟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同时,琼崖地方委员会改为琼崖专门委员会。不久,“琼崖工农革命军”(后改为“琼崖工农红军”)成立。982-1

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琼崖两党达成抗日合作协议,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8年,琼崖工农红军改编为“广东省第十四军区人民抗日自卫军独立大队”(简称“琼崖抗日独立队”),由冯白驹任独立队队长。1939年2月10日,日军大规模入侵海南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黎苗各族人民遭受空前灾难。富有革命传统的海南岛各族人民组成的抗日独立大队,在海口市以南的潭口展开了激烈的抵抗,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极大地鼓舞了岛内各族人民的抗日斗志。

年日本侵略者疯狂入侵海南岛时,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深入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在琼山、文昌两县交界的十多个乡镇,在临高、澄迈两县交界的黎、苗、汉杂居的梅河地区,在儋州、白沙、万宁、乐惠(今琼海)、保亭、陵水两县交界的地区,建立了抗日民主根据地。根据地的黎族、苗族和汉族人民积极参军。仅1939年3月,就有300多名黎、汉青年在、乐东交界处加入抗日游击队,开展抗日战争。

年日军侵占海南后,国民党琼崖地方当局大批退守五指山腹地白沙县。不仅军费开支给当地黎族苗族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国民党军队还大肆屠杀黎族苗族村民,使黎族苗族人民明白,只有拿起武器,把国民党顽固派赶出五指山,黎族苗族人民才有出路。1942年6月,国民党反动领袖王毅以所谓“市民卡”为借口,诱骗琼中苗族人下山,疯狂用机枪扫射,集体屠杀苗族人1000多人。这一令人发指的罪行引起了黎族苗族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1943年8月,在、、王等人的领导下,白沙县红毛等地黎族、苗族两千余人首先举起了义旗,各地纷纷响应。起义人数增至2万余人,将国民党政府和军队赶出白(沙)、宝(亭)、乐(东)三县交界地区,歼敌300余人。白沙起义为五指山根据地的建立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海南人民革命斗争和中国少数民族革命斗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982-1992-11946年,国民党蒋介石军队悍然向白沙解放区发动进攻。在中共琼崖特委的领导下,在黎族等各族人民的支持下,琼崖纵队粉碎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疯狂进攻。1946年夏,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中共琼崖特委决定开辟五指山根据地,包括白、宝、乐三县。1948年6月,白、宝、乐三县全部解放。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开展反霸和土地改革运动,大力培养民族干部,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这极大地激发了当地黎族人民的革命热情。他们和汉族人民一起参军,英勇对敌。仅1948年1月,就有4000多名黎族青年加入琼崖纵队。黎族人组织担架队、运输队跟随部队到海南岛各地。通过长期的革命斗争,一大批黎族干部茁壮成长。他们领导广大群众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到1948年9月,解放了海南岛70多个城镇和广大农村,消灭敌人5000多人。1950年春,黎族人民迎来解放军南下,解放海南岛,战果辉煌。

文化

信仰

黎族信仰万物有灵论,图腾崇拜、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盛行。从事宗教活动的巫师被称为“道教徒”和“母亲”。一般不脱离生产,只在必要时主持送鬼、占卜等活动。除道教外,佛教、基督教等外来宗教影响有限。

黎族人普遍信仰巫术,认为巫术能使人生病死亡。被错误指控实施这种巫术的男人被称为“禁男”,女人被称为“禁母”。新中国成立前,“禁公”和“禁母”常被人歧视和恐惧。

黎族传统禁忌很多,涉及生活、生产、生育、节日、丧葬、婚姻、宗教、狩猎等方面。新中国成立后,这种情况有了很大改变。

服饰

黎族传统服饰文化内涵丰富,不同方言区差异明显(尤其是女性服饰),在历史上曾是区分不同血缘群体和部落群体的重要标志。

在传统服饰中,黎族妇女常穿直领、无领、无扣双排扣上衣。在一些地方,他们穿着不同长度的套头大衣和裙子。他们把头发绑在脑后,插上骨针或银针,戴上刺绣的头巾、耳环、项圈和手镯。

男人的传统服装通常止于前额或后脑勺,无领上衣,开胸,腰布(挂)。有些美孚男式衬衫和女式衬衫差别不大。

在哈尔滨、齐齐哈尔、美孚和李润,少数幸存的老年妇女一直保留着传统的纹身习俗。

饮食

黎族人通常在日食时吃三餐,主要是米饭, "山岚 "香米是黎族地区的特产。

生鱼、生肉与炒米粉混合,加少许盐,密封在陶罐中制成的肉茶、鱼茶,是李家保存下来的特色风味食品。

李门喜欢烟酒。

槟榔是女性的最爱。它和贝壳灰一起吃,用绿叶包裹着吃。吃完后嘴唇会变红。

文学

黎族的口头文学非常丰富,民间故事和歌谣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这些民间文学中,如《大力士》、《鹿回头》、《勇敢的拖拉》、《甘公鸟》、《五指山大仙》等。,都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他们通过文学艺术的形式,歌颂了人们心目中的理想英雄,记录了劳动人民征服自然的事迹,描写了黎族人民的风俗习惯,表达了他们的爱恨情仇。

几乎每个黎族人都会唱民歌,而且他们能用语言表达自己。他们把民谣当成自己的抒情工具。民歌的句子有五七个字,表达方式多种多样。他们非常注重节奏和韵律,很容易唱关于

习俗

爱情和婚姻

。黎族婚姻中普遍实行一夫一妻制。1982-1

年新中国成立后,一些旧习俗被逐步废除。

丧葬

黎族一般实行土葬,由于地域不同,方言不同,埋葬习俗也不同。

在五指山腹地,人死后被开炮悼念,男人用木棺葬在自己村的宗族公共墓地,从其他村嫁过来的女人需要抬回父母家安排葬礼,葬在父母坟前。

关于一些民族风俗传统,由于资料有限,收集中难免有疏漏。欢迎各族朋友在评论区多留言。我看完之后会统一全集。谢谢你。

声明:九心理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caozl@nbrj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