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宁愿玩手机都不陪孩子,孩子玩手机父亲陪罚跪80分钟:最伤孩子的教育方法,很多人却叫好

2023-03-25 09:18:22 家庭教育 茜茜

如果孩子沉迷于手机而不做作业怎么办?

男人宁愿玩手机都不陪孩子

最近深圳的一位爸爸用“不同”的教育方式热搜。


这位爸爸下班后,得知儿子在家玩了8个小时手机,作业一个字也没写,又失望又生气。


所以惩罚了孩子,跪下思考。 然后,自己也和孩子一起跪了下来。


事后他说:

“子不教,父过。 ”


“罚站后,孩子说以后不玩了。 ”


在评论区最受好评的是,因为这种教育方式而被称为“好”。


无独有偶,曾经有一位用同样方法教育孩子的父亲,得到了很好的呼声。


老师说孩子在课上玩手机。 父亲回家后没有教育孩子,而是脱了衣服让孩子打。 孩子哭着不肯打,他拿起木棍怨恨地打在自己背上,一边打一边说:“我的错,我的错。”



在短短两分钟的视频中,我感受到的只是呼吸窘迫。


可能有人觉得比暴力打孩子好得多。


但是,这种惩罚自己,让孩子感到罪恶感的“罪恶感教育”,相当于给孩子带来了精神上的惩罚,给孩子带来的压力和伤害,比体罚更大。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这种自虐、内疚的教育,比打孩子还痛苦”。



“内疚教育”在心理学上有http://www.Sina.com/(guilt inducement )的对应概念,是指在关系中通过让对方感到内疚,让对方遵从自己的意志。


亲子关系中,罪恶感的诱导最容易实现。


因为孩子爱父母,也害怕失去父母的爱。 大多数情况下,即使他不满,他也不想看到父母伤心。


爱孩子不应该利用孩子的爱。 长期对孩子进行“内疚”教育,对孩子身心的伤害超乎我们的想象。


内疚式教育,养不出心理健康的孩子


在最近的热门电视剧《底线》中,有一个单元的故事结束了,令人毛骨悚然。 那是唐啸天的杀母案。


唐啸坤,大学研究生,一毕业就进入世界五百强企业,是个稳妥的人家孩子。


母亲五十岁生日时,他邀请亲戚一起庆祝了母亲的生日。 妈妈很自豪:


“儿子,这是妈妈多年来过的最开心的生日。 ”



但寿宴结束回家后,唐啸天突然拿着象征荣誉的奖杯撞到妈妈的后脑勺,直到妈妈不再呼吸。


天子为什么要杀养育自己的母亲?


所有人都困惑不已。

在监狱里,检察官问唐啸云:


“你妈妈经常打你吗? ”

他说:

“她从来不打我,但是她会惩罚自己。”


唐妈妈从小就喜欢用自罚的方式给唐啸天听。


唐啸天吃饱了不想再吃了,唐妈妈把肉一个个塞进自己嘴里,直到唐啸天看不下去了。


唐啸峰考了99分,唐妈妈问:“为什么只考了99分?”唐啸峰突然扇了自己一耳光,说。


“我也有错误,没被教出来。 ”

唐啸天抱着唐妈妈哭喊。


“妈妈,不要。 不要。 ”


从小到大,唐啸云只要稍有闪失,达不到唐母的期望,等待唐啸云就是一种令人窒息的罪恶感教育。


事发前唐啸云因为不知道如何和同事相处而被辞退。


他无法想象母亲用什么方法在他面前自虐,选择结束母亲的生命,也想结束自己的生命。


可以说,母亲内疚的教育让唐啸天不堪重负,心理发生了严重的扭曲。


美国心理学家大卫霍金斯进行了长达30年的研究,结果显示,内疚给人带来的负面能量排第二,比恐惧悲伤还大,严重摧残身心健康。



在短期内,孩子可能会努力克制自己的真实感受和需求,使之像父母期望的那样。


但是,受罪恶感支配的孩子容易出现自卑感、敏感、自我攻击,心理内耗严重。


真正的爱没有罪恶感,只是轻松舒适。


被罪恶感牵着鼻子走的孩子,长期生活在自我压抑中,但总有一天会崩溃,引发悲剧。

内疚式教育,既消耗孩子也消耗亲子关系


大多数父母可能不会用自虐或自罚的极端方式教育孩子,但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会这样对孩子说。


“你知道为了让你进这所学校,妈妈拜托了多少人,花了多少钱吗? ”


“我为你辞职,你还考了那么差,你对不起我吗? ”


“要不是为了你,我早就和你爸爸离婚了。 你还不听我的,真的会惹我生气吗? ”

向孩子抱怨,让孩子服从自己也是一种罪恶感的教育。


在有的父母看来,内疚感可以刺激孩子向上;但对孩子来说,内疚感是他们难以承受的重负。


这样的话对孩子说得太久,不会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也不会让孩子多听话,只会让孩子远离窒息的家庭,引发抑郁情绪。


在电视剧《小欢喜》中,宋倩总是对女儿英子说:


“你从小几乎都是妈妈一个人带你来,我白天上课,晚上准备上课,起早给你买菜做饭,照顾你的日常生活,我容易吗,我压力小”


这些话给英子带来了很大的罪恶感,她不得不违背自己的愿望去迎合母亲。


结果,英子不堪重负,患上了抑郁症,差点自杀。


自杀前,她对妈妈说:

“我是想逃避你。 我知道你不容易。 我配不上你给我的爱。 对不起,我没有做你们的女儿。 ”


英子的这句话让我想起了熟悉的网友“李星河”的分享。 他说,从小父母也喜欢内疚,长大后想逃避父母,故意选择邻市单位报考。



他说:

“这种教育是在消耗一个孩子对父母和对这个世界最纯真的爱。”

确实如此。

在一项调查中,33%的人表示,他们对感到内疚的人不满意。 也有研究证明罪恶感和感情后退的联系。


有一句话。 教育最大的悲伤是牺牲了所有感恩的孩子。


其实,不需要用罪恶感来对待孩子,孩子能感受到真诚的爱和付出,自然也懂得感恩和付出。


否则,孩子只会压抑自己的真实意志,抑扬顿挫地活着,让父母内疚地想逃跑。


面对沉迷手机这个顽疾,可以试试“家庭改造法”


父母无意识地使用内疚的教育有两个原因。


认为适当的倾诉会激发孩子的良知和上进心;


实在没办法,想用“苦肉计”刺激孩子。


孩子沉迷手机的问题确实让很多父母束手无策。 心理专家王纪琼曾经分享过如何防止孩子沉迷手机。 —— “家庭改造法”


1.让孩子在家里感受到胜任感和成就感


孩子沉迷于游戏,往往是因为他能控制这个游戏。 游戏有适任感和成就感。


而且,这种感觉在家庭和学校里是缺失的。 “孩子学习成绩不好,被学校老师骂,回家父母吵,同学不看,从哪里来的成就感和适任感。”


所以王教授建议父母在家里多夸孩子:


“咱家没有你一事无成。 ”

具体可以这样做:

养育孩子做一两个菜后,他经常对孩子说:“我没有你,就吃不到这串羊肉串。”


称赞孩子的情妇说:“哎呀,如果咱家没有咚咚咚的话,即使哥哥和妹妹有矛盾也不会有人解决。”


称赞小儿子的细心体贴,“女儿有你真是太好了。 每当你忘记爸爸带走了什么,你就可以提醒爸爸。”

简而言之,找到孩子的好处,继续肯定,孩子自然会退出游戏,回归生活。


2.让孩子在家里感受到协同感和相互支持感


游戏多人合作,孩子在里面可以感受到团队合作的乐趣,但很多沉迷游戏的孩子家庭不太温馨,父母往往缺乏陪伴。


因此,王教授建议父母多给家庭创造合作的机会,比如一起分担家务,一起开家庭会议,讨论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传统节日里,家人还可以一起包粽子、包饺子、吃月饼赏月。


3.让孩子在家里感受到稳定的规则


玩游戏的孩子特别尊重规则。 因为如果不遵守游戏规则就不能玩游戏。


所以,王教授建议制定家长在家也使用手机的规则。 如果不高兴了,不是向孩子发火。


玩手机的规则最好和孩子一起制定,事先和孩子商量违反规则后该怎么办,以免孩子变得不像话。


心理治疗师海林格说:


“孩子是对家人的保护,有时即使做了自我牺牲的事,也必须拯救和保护自己的父母。 ”

为人父母,无论为了什么目的,都不能制造罪恶感,把爱得太重。


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种,所以绝对不要选择最伤害孩子的东西。


共勉。
声明:九心理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caozl@nbrjwl.com